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明明是三五分鐘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但孩子卻喜歡拖拉好幾個小時,最后甚至導致事情沒完成出現不好的結果。面對存在拖拉問題的孩子,家長該怎么教育呢?一所青少年行為規范學校給家長支三招,希望能有所幫助:
首先,家長要做出優秀的榜樣
青少年行為規范學校覺得孩子出現拖拉的問題很可能是因為家長自己也有這個毛病,所以家長首先要改掉自己的拖拉習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做事情利落干凈、對待工作和生活態度積極、答應別人的事情也要好好按時完成。只有家長自己能夠做到按時完成任務,才能對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引導孩子養成及時行動的好習慣。
其次,引導孩子設立目標計劃
青少年行為規范學校認為成長中的孩子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對待他人提出的要求和任務按時按點的完成。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目標和時間表,如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或者整理房間,然后給予獎勵或者表揚,鼓勵孩子積極行動。
最后,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
青少年行為規范學校發現現在很多家長喜歡對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一手的包辦,習慣家長照顧的孩子會逐漸喪失生活的能力。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讓孩子自己整理房間、洗衣服、拖地等,引導孩子形成自我負責的意識,這樣能夠讓孩子在面對事情時發揮自身的能動性。
孩子拖拉的問題需要家長進行及時的關注和引導,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做出優秀的榜樣、引導孩子設立目標計劃以及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青少年行為規范學校相信通過家長的努力,孩子能夠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