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抱怨小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打罵勸說孩子都不聽,這個把家長急壞了。實際上,只要采取正確合理的方式方法,孩子偷東西的習慣是可以得到改善的。接下來小編就和家長們聊聊怎么改掉小孩偷東西的毛病。
實際上,孩子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做法錯誤地引導孩子,讓孩子的一生都蒙上少年時期的心理陰影。因此家長要重視對孩子的引導。
1、家長控制情緒,不能粗暴對待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用成人化思維來面對孩子,孩子一偷東西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先給孩子教訓一頓,這個時候孩子是不服氣,心里感到委屈的,只有大人出了氣。家長的打罵讓孩子畏難,接下來即使父母苦口婆心勸說,孩子也會因為畏懼而不想和家長溝通。因此,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要平復情緒,先弄清楚孩子偷東西的動機,了解前因后果再做判斷。
2、不能給孩子貼標簽
家長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活動,孩子內心是很不希望自己不光彩的偷盜行為被很多人知道的,家長不要拿著孩子偷東西的事滿世界說,雖然家長覺得沒什么,但是從孩子層面來說孩子的心理里波濤云涌,覺得家長深深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因此,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也不能總是翻舊賬,不然孩子會自暴自棄,覺得父母總拿偷東西說事,于是孩子就偷給家長看。
3、滿足孩子合理需求
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后,也需要不斷自我反思,是不是家長平時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和關心,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過少了,才讓孩子得不到滿足,有了這樣的行徑。所以,家長要心平氣和地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初衷,才能正確引導孩子,跟孩子說明行為的壞處,盡可能去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孩子自然會改掉不良習慣。
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偷東西就是有意為之,家長應該先保持冷靜,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再著手解決。下面詳細說說小孩偷東西的原因。
1、分不清物品所有權
有一部分孩子因為缺乏父母的引導,他們對物權的劃分不夠明確。他們會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帶回家,去偷一樣東西僅僅是因為想要擁有,而不會覺得自己搶占了別人的東西,他們不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妥之處,而是覺得拿了就是自己的,自己就可以享用。
2、孩子需求得不到滿足
還有的孩子因為問父母要錢時,父母面對“碎鈔機”總是面露難色,給得不情不愿,甚至不想給,每次都會問要錢用途問一半天,很啰嗦,于是孩子選擇自己主動拿還干脆一些。他們從心底里認為即使要父母也不會給。
3、孩子缺愛
還有的孩子在物質上也許并不缺失,各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滿足,但是在精神上很缺乏關懷,于是變得孤僻、痛苦和寂寞。他們內心深處渴望被理解被關懷,于是想去偷東西來和同伴分享,獲得表揚和關注。
小孩子如果偷東西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孩子很容易偷竊上癮,造成難以彌補的后果。
1、引發撒謊成性
孩子在偷竊時雖然成功得手了,但是免不了會被當成懷疑對象。這個時候孩子1不能說真話,于是孩子會構思好各種謊言來搪塞盤問,以保自身平安無事。當孩子撒謊多了自然也就臉部紅心不跳了1將撒謊修煉得爐火純青。
2、樹立不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的偷竊行為常常伴隨著僥幸心理,甚至覺得是物權人自己沒有看管好東西才讓東西被他們拿到手的,他們甚至覺得自己去偷也是一種勞動,久而久之,價值觀變得很不正確。
3、失去周圍人信任
當孩子偷偷摸摸的行為被發現以后,孩子就會被周圍人鼓勵,別人無法再相信一個小偷,他們也很難得再獲取他人信任。
總之,小時偷針,大來偷金。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習慣,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以上就是關于怎么改掉小孩偷東西的毛病的相關話題,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