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1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如果懂得了攀比,那么對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他們認清事實,認清自己有沒有攀比的資格,那么我們就來聊聊當孩子和別人攀比,該怎么教育。
1、讓孩子參與家庭收入和支出的記錄
我姑姑家經濟條件相當不樂觀,姑姑沒什么文化,只是和姑父在工地上和混泥土為生。而姑父又大姑姑20歲,由于年齡較大,漸漸的根本沒有多少勞動力,掙的錢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可他們對我表妹卻格外的豪爽,什么都巴不得給最好的,甚至自己連超過八十元的衣物都沒有買過,卻總是給女兒買幾百元一件的名牌衣服。
明明家里可以說是班里條件最差的,表妹卻活生生的有著一副家庭條件最好的優越感。父母過生日,連生日蛋糕都舍不得買一個,而表妹過生日卻要給她兩千元,讓她請朋友們嗨一天;明明家里的土房子都裂開了好大的口。
表妹還去給同學們吹噓自己家在主城買了洋房……甚至在結婚后,依然三天兩頭的找父母拿錢,這樣自己在朋友面前才有資格裝富。
明明家庭條件很一般,卻依然咬著牙齒讓孩子過富家千金、富家少爺的日子,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不累嗎?一味的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不僅僅只是讓孩子染上攀比的壞習性,更容易把孩子撫養成為啃老之人。
讓孩子參與家庭收入和支出的記錄,讓孩子了解家庭經濟狀況。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孩子合情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予以適當的滿足;而對于一些過分的要求,家長就應該堅守底線決不妥協。
(2)把金錢上的攀比,轉換為行為習慣上的攀比
關于這一點,我覺得我的閨蜜就做得很棒。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之后,每天回家都會告訴她:“媽媽,我們班上有個女孩子,穿得好美,每天都有不同的裙子穿,粉紅色的、白色的、藍色的、紫色的……可漂亮了。”看著孩子兩眼泛光,閨蜜讀出了孩子眼里滿滿的羨慕。
她很肯定的告訴女兒:“那個女兒穿得漂亮,這是一種外在的美麗。可是如果我們寶貝兒能夠自己學會穿衣、洗臉、刷牙的話,會變得更有魅力哦。”
在閨蜜的引導下,女兒成功將金錢上的攀比,轉換為行為習慣上的攀比,現在孩子每天回家說的都是:“媽媽,我們班上有個男生說他現在還要爸爸媽媽幫他刷牙,我早就是自己刷牙了!"
金錢上的攀比,其實也是一種競爭引起的。家長應該清楚,有競爭精神這是好事兒,關鍵在于看自己怎么將其進行引導。如果能夠把孩子在金錢上的攀比轉換為行為習慣上的改進動力,那對于孩子的成長可以說非常有利的。
1、父母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跳水皇后”郭晶晶雖嫁入豪門,卻身體力行地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很多時候,孩子成了什么樣,不是看家庭經濟怎么樣,而是看有著什么樣的父母。
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約束自己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讓他明白學會區分合理需和過分要求,并體會到父母掙錢的艱辛,內心健康自信的孩子自然無需物質的攀比。
這也不是教大家一定要“窮養”孩子,而是對于合理需求要及時滿足,對于過分要求要學會拒絕。
2、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及理財觀
父母要想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可通過兩種方式執行,一是讓他了解金錢,了解不同商品的價格;二是逐步讓他管理零花錢,學會正確支配。
當孩子對物品的價格有個基本的概念,就會明白想要換取這些物質需要自己攢多久零花錢,而父母又需要工作多久,為此便能體會父母的不易、學會理財,也是給孩子定下了一個花錢的規矩。
孩子攀比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引起重視或者毫無底線的滿足,促成孩子更為嚴重的攀比。以上就是關于當孩子和別人攀比,該怎么教育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