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1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有的孩子喜歡攀比,慢慢地自家孩子也會產生一些攀比的心理,家長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變壞了,孩子的一些想法未必就是攀比,慢慢的引導,孩子會正視自己不健康的心態。那么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攀比鞋子怎么辦。
1、家長間的攀比心理。很多的原因中,家長間往往喜歡拿自家的孩子跟他人家的孩子攀比,攀比孩子的能力、學習成績、孩子某方面的特長、穿著等,有些家長自尊心較強,怕自家孩子受委屈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所以會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欲求,而正是家長間的攀比讓孩子耳濡目染影響了孩子。
2、同伴對孩子影響。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身邊同伴,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學校,甚至是在親戚間,孩子都必須處理他自己的人際關系,因此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大部分孩子還是想融入同伴的圈子,不想被排斥、嘲笑,所以別人擁有的,孩子自己也想擁有。
1、不合理的獎勵行為。
父母經常用獎勵來激發孩子的求知欲,一種通過積極的正強化方式來達成影響孩子行為的教育方法,以此達成孩子的正確認識以及正確行為的養成。滿足孩子的一部分合理的獎勵,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但是一旦滿足成為不合理的獎勵時,會使得孩子進入一種誤區,使得孩子認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
比如:家長因孩子參與家庭勞動,覺得有獎勵必要,因此每打掃倒垃圾一次獎勵5角錢。而一旦養成這樣的物質交換的方式,孩子在下一次參與家庭勞動時,會根據勞動的難易進行市場評估給出他認為合理的市場價格,一旦不能達成,那么孩子會理所當然地拒絕參與勞動。
不合理的獎勵行為,反而養成了孩子對物質的偏駁認識。
那么怎樣的獎勵才是正向的呢?比如與父母一起郊外互動活動,與父母一起打羽毛球等增加親子關系的獎勵才是積極有意義的存在。
2、家長自身的攀比心理。
有一些家長,在經歷了社會歷練之后,形成的價值觀與物質觀有些偏激,認為別人的孩子有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什么。孩子在同伴中的優越感逐漸形成,一旦不能滿足時,孩子的心理落差非常大。這些都是源于家長自身的“培養”。
3、孩子的自卑心理。
孩子天性單純,但是模仿能力極高,好奇心也強,孩子在心理發育尚不完全的時候,競爭性也強,喜歡表現自己,正是勤奮克服自卑的時候,然而,這樣的勤奮用錯了地方,就變成了愛與人比較,在不能全面認識自己的同時,又特別希望外界環境給予他們贊美。于是,可能在物質上一味地攀比,以此找到尊嚴,受人崇拜的感覺,來掩蓋內心的自卑。
孩子的攀比心理是一個受大環境的影響的,要想改變小孩,父母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環境。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攀比鞋子怎么辦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老是攀比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叛逆攀比家長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