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16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不上學是很多青少年都會有的厭學心理。不出門則可能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那么我們就來聊聊兒子不上學不出門這個問題。
1、事情要改變,首先父母要改變。
在兒子剛開始不想上學時,我們也是一直問孩子原因,孩子也是不肯說。剛開始我和隊友都認為兒子就是懶,想在家玩手機、電腦。不能由著他。
然后,我和隊友就開始強逼孩子要去上學。剛開始孩子會去到學校,然后第二節課就借老師電話打給我說身體非常難受,要回家。我只能同意了。到后面,我們逼也沒用了,孩子就是攤在那不動,有幾次被我們逼迫時,還朝我們大吼大叫,甚至還摔東西。
我意識到強逼是沒有效的。這段時間我也各種學習,自己考了家庭教育輔導師,又考了中科院的心理咨詢師。有了一些積只是積累后,我也開始意識到,事情要改變,首先我要變。
溝通的前提是要在雙方情緒平穩時,才得以順利進行的。父母在這階段一般都非常焦慮痛苦。孩子的內心其實也是很痛苦的。
父母這時最重要的是要穩住自己,告訴自己,休息是為了將來走更遠的路。給孩子調整的時間,從內心相信孩子肯定會變好起來的。
當我轉念后,不再去逼孩子上學時,我發現我與兒子的關系越來越好了。兒子也開始肯跟我溝通了。
2、同理孩子,找準時機溝通,尋找不上學原因。
當兒子跟我關系得以修復后,孩子也開始肯跟我溝通了。我當時跟兒子說:“媽媽知道你不去學校肯定是有原因的。我想你的內心也很痛苦的。是不是爸爸媽媽在學習方面給你太大壓力了?”兒子搖了搖頭。我又繼續說:“那是不是跟同學吵架了?”
兒子不語。我心里有點數了。我繼續說:“媽媽剛工作時,曾經遇到被同事冤枉,當時我也很痛苦,都不想去上班。但后來我又想,一直逃避也不是辦法,況且又不是我的錯。我一味地退讓不會讓人家認為我好欺負,而且也會影響自己的前途。”
兒子聽到這,激動地說:“媽,我要去找老師換座位,我不想再跟那人坐一桌了。”接著,兒子告訴我,原來在他前陣生病請假時,有次在班級同學群問作業,他的同桌直接回了一個“滾”字。讓他很受傷。而其他同學也沒人回應他作業,更讓他覺得自己人緣差。
我跟他解釋,其他同學有的父母平時不會給手機,不一定會看到。也可能在忙著寫作業,沒看到。這都很正常。同桌的回答確實很不禮貌,有可能是他作風問題。
兒子冷靜下來后,決定找老師說明情況,調整座位。我幫兒子打了車到學校,兒子也找了班主任說明情況。老師很快地幫兒子調整了座位。兒子也終于肯去學校了。
3、有反復不去上學是正常的,全然接納,多給孩子關愛。
后來,兒子還是會斷斷續續說身體不舒服要請假。我都會同意。我分析了一下兒子不去上學的原因,跟同學的沖突應該只是個誘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心理不夠強大。想讓孩子心理狀態好,父母平常就要多給孩子關愛,多肯定孩子。孩子才會更自信,而自信的孩子抗壓能力絕對會很強大的。
1、一定要多給孩子正面鼓勵,尤其是當孩子出現特別退縮、不愿與人交流、怕見生人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多給正面的鼓勵,多支持孩子與別人玩耍、交流。
當孩子變得自卑、畏畏縮縮、恐懼、害怕的時候,不應該過分批評,而是要適當的帶孩子出去走一走、逛一逛、運動一下,適當的增加人際交往的經驗,讓孩子多一些成功的經歷,才能從成功的經歷當中逐漸積累自信。
2、也應該讓孩子獨立,比如在小區內多和同齡的兒童一起玩耍,或者和親戚家里的小伙伴出去玩,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主空間,學會面臨問題的時候自己解決、自己處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變得勇敢起來。
3、也應該多鼓勵孩子去做開創性的事情,多一些開創性的想法,或者讓孩子大膽的嘗試新事物,可以讓孩子買新的玩具,鼓勵孩子自己探索如何去玩,也可以帶孩子去游樂場玩有挑戰性的游戲項目,這些方法都能夠讓孩子變得勇敢。
當發現孩子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愿與人交流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找到原因,對癥下藥。以上就是關于兒子不上學不出門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初中孩子不上學不出門
下一篇:孩子不出門不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