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20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出現一些行為習慣,品行道德方面的錯誤時,家長千萬要引起重視,對孩子及時進行教育。那么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撒謊拿別人東西怎么辦這個問題。
1、批評指責要不得。如果遇到孩子偷了東西說了謊,千萬不要當面指責批評,因為就算是孩子也會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一味的批評指責不僅讓孩子反感,而且還會傷到了孩子的自尊,得不償失。
2、善意的溝通。孩子偷了東西,其實在他的內心深處是害怕的,害怕大人的指責,也害怕別人說他是小偷。所以大人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去引導,告訴他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錯誤,還說謊,溫和的態度會讓孩子放下戒心,從而說出自己所犯的錯。
3、尋問原因。當孩子告訴自己偷了別人的東西時,千萬不要發火,而是要尋問他為什么要拿別人的東西。
4、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在孩子說自己拿別人東西的原因的時候,大人一定要用心地傾聽,看看是否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沒有教育過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是一件不好的行為。
5、推己及人。首先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說明自己對孩子的關心不夠,進行自我批評,讓孩子心里感到溫暖,告訴孩子以后有想要的東西和大人說,如果真的是孩子需要的,一定會滿足孩子的要求。
6、切入正題。大人承認自己的不足后,孩子就不會對你充滿戒備,于是你就可以切入正題,問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對不對?說謊對不對?這時候孩子肯定也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7、教育孩子。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后,大人就可以對孩子說教,告訴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別人一定會很著急,而孩子也會被人認為是“小偷”,所以做事情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犯了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才是一個好孩子。
1、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現在的家庭孩子想要就能有,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占”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
因此不要全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并不太需要的東西,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
2、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
在這個規則中,我們成人比較容易重視前半句,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沒有經過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的東西。孩子恰恰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3、幫孩子形成是非觀念家長發現孩子偷拿東西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千萬不要鄙視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
另外,家長也鼓勵孩子主動道歉。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物歸原主。事后,也要嚴格監督,多點耐心教育。讓孩子知道偷拿行為不可取的,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4、須警惕孩子說謊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
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核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
偷拿東西撒謊這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過度縱容和忽視,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撒謊拿別人東西怎么辦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