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21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攀比對于孩子而言就像一把雙刃劍,適當的攀比可以讓孩子進步,但是一旦過度了,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極大不利的。那么我們就來聊聊小孩攀比怎么教育。
1、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教他懂得看待問題
一個人自信心的建立,多是來源于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從而增加的他人認可與提升的自我肯定。所以在上學之前的這段時間,孩子自信心的來源主要是家長的認可。
那么作為家長就要提醒自己,多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少用一些負面的對比。尤其是不要總是拿著別家孩子的優勢來對比自己孩子的弱點。
2、認真傾聽孩子的煩惱,幫助他理智尋找問題的關鍵點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所產生的大小煩惱是最愿意和家長分享的。因此我們要和孩子進行深度一些的溝通。
培養孩子的大局觀,不畏懼不張揚,可以為別人的幸福鼓掌,同樣也能夠好好地過自己的生活。這同樣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用著急慢慢來。
3、父母要摒棄過激和不負責任的語言
父母的語言對于孩子而言,是他們自我認同的重要標準。他們會依靠外在的諸如語言、肢體動作及成人的態度等,來確定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和自己應在社會中的定位,而家長過激的和不負責任的語言,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
4、父母要盡可能地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
首先要從肢體上和孩子保持平等,即視孩子身高的不同,父母要下蹲、俯身或坐在高度不等的椅子上,以保證能平視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是被尊重的,進而使他們能夠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
5、不要將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
每個孩子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因此,和孩子交流時都應該從他(她)自己實際的情況出發,而不是做其他孩子的復制品。
6、不要用夸贊其他孩子的方式來反襯自己孩子的不足
沒有什么比夸贊別人、責罵自己更讓孩子感到羞辱了,被這樣對待的孩子不僅感覺不到鼓勵,也感覺不到親人的真愛。
7、不要當眾斥責孩子
孩子到了一個相當的年齡之后,他們會察覺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并以此缺點為羞恥。尤其對于生性敏感的孩子來說,他們會覺得:家人知道我的缺點沒關系,但絕不能讓外人知道。
當孩子聽到別人在談論自己的缺點時,就會產生一種“暗示效應”,這種暗示效應會讓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差孩子、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人、是一個無用多余的人。
8、正確的引導
孩子成功時,父母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支持、鼓勵,讓孩子能夠繼續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該多給他們一些安慰,讓孩子遠離譏笑、貶抑、絕望,讓孩子重樹信心。
著名數學家陳建功小時候家庭貧寒,有一段時間非常羨慕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媽媽知道他的心理后,就跟他說:“咱家不如別人家,就不要跟人家比吃穿”。
陳建功就順勢說:“那我就比學習成績吧。”正常聽到這句話的父母,都會感到欣慰,但陳建功母親卻說:“讀書,學習不是慪氣的事兒,干嘛老想著比呢?你要把讀書、學習、思考、創造,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才是對的。”
1、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說我們不要跟別人比吃穿,要比就比成績,比吃穿是虛榮,比成績才是上進的好孩子,其實這是家長一種錯誤認識,無論比吃穿還是比成績,都包含著一種“你弱我強”現實。其實每個人冷暖自知就好,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
2、孩子間的自然攀比,作為父母首先要學會接納,在情感上共情和認同,然后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分析這個東西是否是他們真的需要,要知道接納并不代表默認購買,找準原因是關鍵。
3、在關于吃穿用等方面,如果班級上大部分孩子都有,這時候可以考慮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要因為缺少某些東西而讓孩子感覺自己和其他同學不一樣,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4、就拿寒暑假去旅游來說,旅行一方面有利于孩子社交,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進行支持,如果實在因為經濟原因滿足不了孩子的需求,需要實話實說,但是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滿足孩子的缺憾。
5、這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輕飄飄的一句“家里不富裕,家里窮或是爸媽掙錢不容易”就堵住了孩子的要求。很多時候,對孩子傷害最深的,并不是物質上的匱乏,而是父母的態度,要知道一時物質的貧乏,抵不上心理上的一輩子短缺。
6、同時父母要利用好攀比心理,做好孩子的引導,學會對孩子坦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答案。
孩子出現攀比,行為家長一定要懂孩子內心的想法,才會正確的引導孩子走出攀比圍城。以上就是關于小孩攀比怎么教育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