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2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小孩脾氣暴躁易怒,很多時候是受到父母的影響,當父母發現孩子問題,可以先來反思自己,找到問題根源。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小孩脾氣暴躁易怒控制不住情緒這個問題。
1、做理性父母,分析孩子脾氣暴躁的背后原因
沒有哪個孩子每天醒來就想著怎樣讓父母抓狂,同樣的,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但是我們面對孩子發脾氣卻往往忽視了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里提到孩子行為背后有4個錯誤目的:尋求過度關注、挑戰權利、報復、自暴自棄。這些錯誤目的是基于對歸屬感、價值感的錯誤信念產生。
比如孩子認為只有父母為我服務、所有的目光都要注意到我、我才有歸屬感,有可能表現是黏人、動不動就通過哭來讓大人注意到他、或者故意做出甩門、摔東西等暴脾氣行為。
比如孩子認為只有“我說了算”才有歸屬感,那么他會事事抵抗父母,頂嘴、犟脾氣就是典型的挑戰權利。
更有甚者就是報復他人的行為,暴脾氣上來了不尊重長輩、辱罵他人、故意惡作劇等。
最后一個就是自暴自棄,比如見到暴脾氣的孩子會嘶聲揭底地喊“都不要理我、都別管我了,我就這樣了”等等。
其實孩子的四種錯誤行為背后的目的都有個真實的發生,他希望父母注意到他、讓他有幫助地參與、提供價值、也希望父母不要拋棄自己、給到他們前進一小步的指導和耐心。
所以父母在面對有暴脾氣情緒的孩子要能夠看到他們背后在想什么,而不是只針對表面的行為去糾正他們,因為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2、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給暴脾氣找到一個出口。
如果能在第1點上看到孩子的需求,父母就知道該怎么做能讓孩子“如意”(有歸屬感和價值感),由此,對孩子的情緒無條件地接納就是父母需要耐心去做的。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他是生氣的、憤怒的、無理取鬧、自暴自棄的,可以對他說,“媽媽看到你在生氣,你是因為xxx(某人/事)感到難過了是嗎?你希望某人/事怎么做會比較好呢?也許你需要媽媽的幫助。我感受著你的感受,如果你需要,我會一直都在。”這樣方式的接納和寬慰孩子,讓他的暴脾氣沒有由頭,孩子自然會逐漸平和。
如果孩子仍然處于情緒狀態,那么也尊重他,跟他說“可以冷靜一下,到你喜歡的地方做你喜歡做的事情(比如玩玩具、呆在帳篷里、畫畫、錘沙袋等等),等你感覺好了,我們再溝通。”要知道孩子只有感覺好才能做的好,切不要在他們情緒狀態下說教、以期望糾正行為讓孩子有好的改變。
3、平時給到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引導其正確認識情緒
有句話叫“愛鬧的孩子是缺愛的孩子,孩子越不可愛的時候越是需要愛的時候。”所以父母覺察有沒有給到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他們感受到愛?內心有力量、豐盈的孩子,一般性情比較溫和平穩。
通常來說,孩子的不良情緒反應模式無論源自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主要通過兩種學習途徑習得。
1、是模仿學習。孩子從1歲半開始就能通過模仿成年人的反應來學習習得。換言之,孩子之所以會有不良的情緒反應模式,主導原因之一就是身邊的成年人,父母或教師有不良的情緒反應模式,如大吼大叫。
2、是適應學習。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適應學習的本能,這是寫在每一個孩子基因里的生物本能,適應環境的本能。對于嬰幼兒來說,他要適應的環境主要就是父母的對待模式,父母怎樣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發展出適應這種對待模式的相應的應對模式。
例如,當孩子發現大哭大鬧就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和更容易滿足,那么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自然低發展出大哭大鬧的適應反應。換言之,孩子之所以會有不良的情緒反應模式,主導原因之二就是適應父母不良的對待模式的結果,是父母驕縱的結果。
抓住這兩個要點就能因勢利導引導和矯正孩子脾氣大的不良情緒反應模式。
情緒是一種能量,喜怒哀懼都是內心能量的自然流動。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情緒,合理的控制情緒。以上就是關于小孩脾氣暴躁易怒控制不住情緒的一些看法,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易怒煩躁情緒低落
下一篇:小孩情緒急躁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