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06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因此很容易導致小孩變得自私,不懂分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12歲孩子自私這個問題。
1、幫孩子尋找他的價值
人的一生中會經歷3個叛逆期:寶寶叛逆期(2歲左右)、兒童叛逆期(7歲左右)、青春叛逆期(12-18歲)。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首要任務是自我認同,他需要在這幾年,建立“我是誰”的正確認知。
事實上,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無法做到對自己清晰的認知,甚至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因此很多孩子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嗜好,比如網絡成癮。
對此,我們不要簡單的阻止,不能成天說玩游戲不好,你要學會跟孩子共同欣賞。你可以說,這個游戲看上去很好玩,你教教我,甚至可以拜孩子為師。這樣你就可以關注到孩子的興趣,并加以正向的引導。
有句話說的好,“人是管不住人的,規(guī)則才能管住人”。對于孩子的不良嗜好,我們在關注和了解的同時,也要為他制定一些他愿意遵守的條約。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出一個彼此都滿意的規(guī)則,并給予孩子3次機會,在每次違規(guī)后,都要嚴格做到懲罰措施,不能讓孩子看到可乘之機。
當然,做到這些要從保持和孩子良好的關系開始,家長要懂得靈活切換自己的身份,你可以是家長、老師、朋友,但不能時時刻刻都保持著一種身份,要盡量和孩子保持平等的關系,尊重孩子。
2、要和孩子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包辦
青春期的孩子向往長大,渴望獨立,多數(shù)人會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他們有能力解決自己的事情。對于社會經驗不足,解決問題能力有限的他們,家長既不能橫加干涉,也不能袖手旁觀。
孩子自私自利,很可能家中長輩平日就以孩子為中心,孩子的優(yōu)先已經養(yǎng)成習慣,長此以往,他看不到別人的需要,認為自己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自私自利便悄然形成。
3、言傳身教,培養(yǎng)和孩子之間的共同愛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只會灌輸大道理,并且喋喋不休,但自己卻成天追劇、熬夜玩手機。如果你是這樣的父母,即便你把口水都說干了,孩子也聽不進去一個字,因為你自己沒有做到。
言傳身教,很多家長只做到了言傳,但身教卻是最為重要的。很多家長把言傳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卻不愿在身教上花費一點心思。孩子的性格、品行等大多是受到父母影響,即便是已經成年的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父母的影子。
言傳身教從孩子出于兒童叛逆期階段,家長就要開始以身作則,最簡單的就是培養(yǎng)和孩子之間的共同愛好,然后用自己的行為舉止來影響孩子。拿我一朋友舉例,他比較喜歡樂高類的玩具,自孩子出生開始,家中就堆著樂高玩具,孩子打小看他玩,自然也產生了一些好奇。
朋友抓住孩子的好奇,總是會買來一些新的樂高產品,跟孩子一起完成搭建,這種成功帶來的喜悅與成就,是任何人都不會抗拒的。不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他們,耐心也會逐步下降,為此朋友也想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
1、首先,家長以身作則。平日在家庭中,要多灌輸為別人著想的理念。比如:和孩子吃飯時,要互相關照,這個是奶奶愛吃的菜,給奶奶夾過去;出去玩兒的時候,可以刻意地買一些家中長輩喜歡的食物,并對孩子強調。
2、其次,建立平等意識。小孩子是需要更加多的照顧,但是,大家在家里的地位是平等的。盡量克制孩子的優(yōu)先。吃飯要等大家都上桌才可以動筷子,吃水果大家坐在一起吃,而不是先讓孩子挑選或者單獨給孩子吃。
3、最后,克制寵愛的心。愛孩子是肯定的。但是溺愛孩子對她而言,不是愛,而是害。作為家長,尤其是現(xiàn)在四個老人加父母的組合,很容易就把孩子慣壞了。家長此時一定要明辨是非,不能讓愛蒙蔽雙眼,有所克制的愛才是真正好的愛。
自私自利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要不得。顧及不到別人,在這個需要團隊合作的開放時代,孩子會吃虧,不利于他日后的工作生活。一定要加以改正。以上就是關于12歲孩子自私這個問題的看法,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