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08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的畏難情緒,大多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不自信的孩子一般都喜歡退縮,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今天就來談談如何解決孩子畏難情緒。
1、多用積極向上的語言鼓勵孩子。
孩子做正確的事時應該如實的得到嘉獎,但孩子不小心失敗時,家長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對待孩子,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勵,尤其是在孩子垂頭喪氣的時候。家長可以說:“沒關系,失敗是成功之母,再努力一些,說不定下次就能成功了呢”,這種積極向上的語言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安慰,也是讓孩子重建自信心的方式。
2、遵循孩子的意愿,合理對待要求。
不要總是強壓孩子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說明孩子已經開始有獨立性了,正是可以鍛煉孩子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但不要主導孩子。對于孩子的要求合理對待,不能一票否決,也不能過分地滿足孩子的要求,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喪失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行,對自己沒有信心做好任何事情,而是讓孩子有一種放心大膽做的想法。
3、幫助孩子正視自己。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首先應該冷靜下來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避免孩子找各種理由,讓孩子學會重新審視自己,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然后慢慢地去解決,解決的過程也是建立自信心的過程。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說過:借口是不想擔負責任的托詞,是不信守承諾的反映,是畏懼困難、不求上進的表現,它直接阻礙著一個人將來的成功。家長要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建立起自信心,朝著更向陽的地方邁去。
1、家長把自己的想法強壓在孩子的身上。
家長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聽大人的話,不能獨自行事,會強行地把自己的想法安插在孩子的身上。根據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大多學生都是屬于避免失敗者,一旦失敗孩子會產生低落、不自信的情緒。
這時父母有對孩子的要求過嚴或者是安排的任務太難,孩子容易趨向失敗,孩子會變得更加的不自信,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行,遇到困難沒有勇氣面對,只有退縮、找各種的理由。
2、家長的批評指責行為。
當孩子做的事情達不到家長滿意的時候,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指責,輕則語言暴力,重則行為暴力。“你怎么這么笨、你長這么大有什么用,啥也不會干,啥也干不成”這樣的語言對孩子來說比比皆是。
孩子已經被父母打壓的不敢有所作為,生怕自己會做錯什么事而再次受到批評,孩子已經沒有了自信心,不敢主動,不敢直面問題與困難。
3、家長的過度溺愛方式。
孩子害怕困難說明孩子對困難接觸的少,并不得心應手,而是手腳慌亂。有些家長把孩子捧在手心中,不讓孩子受到一丁點兒的磨練。
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事務,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孩子沒有困難,自然得不到鍛煉。但孩子在未來成長一定會遇到現實困難,這個時候孩子會表現出恐慌、無法獨立思考,也無法主動去解決問題。
孩子的畏難情緒是雙方的問題,父母需要反思,孩子也需要成長,只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克服這種情緒。以上就是關于如何解決孩子畏難情緒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總是愛哭發脾氣怎么辦
下一篇:12歲孩子情緒不穩定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