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07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自私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這是一種常態,家長不要讓孩子產生羞恥感,而是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今天就來談談小朋友太自私怎么辦。
1、跟孩子交流,他為什么這樣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梳理一下它產生自私心理的源頭,他的初衷是什么?比如這個孩子手里有兩塊糖,卻不肯分一塊給旁邊的小朋友。
2、家長就要去問他,你為什么不愿意分,讓孩子吐露他自己內心的想法。然后再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去讓孩子理解到如果他把其中的一塊糖給別的小朋友,可能別的小朋友會給他一個蘋果。
3、最后了解了孩子產生自私的這種心理性的動機,然后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比如孩子的占有欲太強,也會產生自私心理。那家長就要教育孩子,當你懂得放下自己手中擁有的,你才能擁有更好的。
4、消除負面的自私的環境,創造積極的成長環境。了解完了原圖之后,那接下來就是要清理不良的環境。比如說孩子經常跟一些自私的孩子在一起,那他肯定也會變得自私,所以呢要想孩子變得無私,就要遠離那些孩子。
5、孩子在做出一些無私的行為之后呢,家長要多給予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另外家長要給孩子多看一些大公無私的勵志的書籍或者影視作品,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孩子的行為是在一個家庭中,耳濡目染的“無形教育”環境中慢慢的形成的。他們“全盤吸收”了家庭中的行為,有時并不能靈活的根據情況“合理”應變,所以就會呈現出來比較突出。
2、也就是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改變了原件,復印件就自動會發生改變!同時,在事情發生的那一個當下,父母及時的讓孩子“回看”,通過孩子在事情發生過程中的“感受”,來及時“有針對性”的引導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3、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不要“焦慮”,這樣會放大對孩子未來的擔心(恐懼)。恐懼會侵蝕了父母對孩子的“愛”,變成對孩子的批評,指責,甚至會有過激語言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正確認知,影響他們對自己未來的信心。
4、有時,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也可以“允許”孩子去帶著自己的觀點或想法,在生活中,學校里,通過與同學或朋友的互動,碰觸去自行體驗,這樣他們會有很深刻的“體悟”,此刻,作為父母,只需要敞開懷抱接納孩子就可以。
5、無論他受傷了,還是受挫了,還是受歡迎的,都是我們的孩子,都值得我們愛他們,只要這一點不改變,孩子就會被愛滋養,就會愛滿自溢!
改變孩子的行為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毅力的過程,家長不要焦慮,慢慢來,和孩子共同成長。以上就是關于小朋友太自私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小孩自私自利怎么教育
下一篇:小朋友自私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