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07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自私是一個很常見的行為習慣問題,現在的小孩占有欲很強,物權歸屬感旺盛,因此很容易變得自私自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樣改變孩子的自私。
1、首先,家長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
我們已經知道這些行為是由于孩子處于物權敏感期,而且敏感期只會持續很短的一段時間,并不是孩子品質的問題,因此無需焦慮,因此會以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孩子,無條件接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安全。
2、當個“不懂事”的家長又何妨?
我們已經理解和接納孩子的行為,自然不會再輕易給孩子貼上“霸道”、“小氣”、“自私”等標簽。但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有這種意識和覺知能力,我們常??吹揭恍┧^長輩,喜歡逗弄孩子:
“XX,這個分點給爺爺吃好不好哇?”
“不給?。∧愫眯猓?/p>
有時候孩子熱情地分享了,對方也不領情,“哈哈哈,我不吃不吃,我是逗你玩的?!蹦暧椎暮⒆铀查g凌亂了,不分也不對,分也不對,到底怎樣才對?每每這種時候,我必定出面阻止,即使被說是“不懂事”的家長又如何?我自己的孩子,我不保護他,誰保護他?
3、不要強行要求孩子分享,不要代替孩子處理他的物品
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他的物品,他有絕對的處置權,他有權跟別人分享,也有權不跟別人分享。
我家孩子從小到大的玩具、書藉,沒有一件是我私自處理的。玩具壞了、舊了,是要扔掉、要送人、還是送去跳蚤市場換新的物品回來,全由孩子自己做主。我家有一個專門收納孩子物品的儲物間,有些玩具已經壞了,但在他看來有特殊意義與價值,他想留下,就留下。
4、引導孩子養成樂于分享的好習慣
我經常告訴孩子,什么是他的,什么是爸爸的,什么是媽媽的。讓他明白,不是所有東西都屬于他。
我讓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絕對的支配權,而爸爸媽媽的物品也只能由爸爸媽媽本人來分配。漸漸地,他就會明白,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的物品處置的權利,必須要尊重別人的物品所有權。
3歲以后,孩子的物權意識逐漸轉弱,是時候引導和鼓勵孩子進行分享,但一切以孩子的意愿為前提。
1)可以挑選一些啟發孩子分享的精美繪本,和孩子共讀,并深入討論,如何與別人分享,為什么分享會令人更快樂。
2)帶孩子多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過程中鼓勵孩子與朋友交換玩具,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要有禮貌地向別人借,得到同意以后才能玩……
3)家庭成員之前也可以經常玩彼此分享的游戲,當孩子向你分享,一定要真誠地感謝,并愉快地接受,這樣才能鼓勵孩子持續分享。
4)隨時隨地灌輸與引導,激發孩子的同理心:
1、從小立規矩
李玫瑾教授舉了一個孩子吃飯的例子,大人沒到齊,孩子不許動筷子。這叫“吃飯的等待與控制”,孩子餓一會兒并不會怎么樣,但是在等待的時候過程中,孩子心里會有他人,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學會分享,要有家庭意識
從小鍛煉孩子的分享意識,比如吃橘子,先給爺爺、奶奶,再給姑姑、爸爸、媽媽,最后才是自己,這樣讓孩子有一個家庭觀念,做什么事情不僅僅考慮到自己,而是整個家庭。
我有個親戚就是這樣,從小教育孩子,吃什么東西斗給媽媽分一半,孩子長大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會考慮到媽媽,有次去外地比賽,她還給媽媽帶了禮物,親戚很感動。
3、多讓孩子經歷挫折。
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的性格,碰到不如意容易采取極端行為。比如有因為論文答辯不通過就跳樓的,有因為戀愛失敗就自殺的,行事作為只考慮自己,不會考慮到身后父母或他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訓練,不要事事都依從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經受打擊。
面對孩子自私的情況,家長不必焦慮,不能心急,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孩子的成長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以上就是關于怎樣改變孩子的自私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單親家庭孩子叛逆自私怎么管教
下一篇:怎樣改掉孩子的自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