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08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對于孩子自私脾氣大的情況,家長不要過度的焦慮,保持平常心,耐心引導和溝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小孩自私脾氣大怎么辦。
1、從家庭生活做起,從自身做起
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在我們家,當我把蘋果洗好之后,我都會有意識的和爸爸分享,和女兒分享,并提醒她,也可以把手中的蘋果和爸爸媽媽分享,和爺爺奶奶分享,并夸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2、給孩子創造分享的環境
父母可以邀請別的孩子來家里玩,為孩子創造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機會。比如,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做客時,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書拿出來跟小伙伴分享,開始可能會有一些困難,但是次數多了,孩子會慢慢感受到與別人分享帶來的快樂,同時記得,孩子分享后要給予鼓勵表揚,得到鼓勵的孩子,下次會更加愿意分享的。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隨便什么事,你要小孩怎么做,做什么樣的人,學什么樣的事,求什么樣的知識,研究什么樣的問題,你要有一個法寶。什么法寶呢,那就是鼓勵!”陳鶴琴先生還說:“積極的誘導勝于消極的命令?!彼愿改敢朴霉膭畹姆▽毴ヒ龑Ш⒆訉W會分享與合作。
3、避免說教,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分享與合作
孩子一開始會很難接受“分享”這個名詞,分享無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時即使你苦口婆心、道理一大堆孩子也聽不進去。
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小游戲的方式融入進去,出去玩耍時,父母可以想一個有趣的游戲,領著小朋友們一起玩。對于那些“小霸王”們,父母不要因為害怕他們惹禍,就不讓他們跟別的小朋友玩。
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過家家、老鷹抓小雞等集體性強的游戲,告訴孩子,霸道、自私會讓游戲進行不下去,只有分享與合作才能讓游戲順利開展,才能獲得快樂。
4、讓孩子也嘗嘗“被霸道”的滋味
孩子不懂得平等,他認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總想行使自己的權利。這時,媽媽可以使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個方法,讓孩子嘗嘗“被霸道”的滋味,當他無法忍受別人的強占時,他就會明白,要維系友誼,必須改變態度。
有人說“一份快樂兩人分享,就會變成兩份快樂,一份煩惱兩人分擔,就會變成一半煩惱。”分享是一種快樂,讓孩子從小就懂的資源共享,有利于他將來在社會上立足,讓孩子學會分享,將使他受益終生。
1、天生氣質所致
有些孩子在氣質類型上屬于膽汁質,具有這種氣質類型的孩子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容易表現出魯莽、沖動等不良行為。比如和女孩相比較,男孩更容易霸道。
2、自我意識極其強烈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幼兒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最初階段,他們心理活動都單純圍繞自我出發,接觸、了解與自己緊密相連的人和事,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
他們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從滿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發的,不知道考慮別人對此有什么想法,更難以理解別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
大約到了兩三歲以后,隨著幼兒社會活動范圍的擴大和交往經驗的積累,幼兒才逐漸在主觀上產生你我的區別,并能逐步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兒心理發展的早期階段,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問題行為。
3、周圍環境的影響
孩子自私心理的產生,與其周圍人們的不良影響也有很大關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自私自利,愛貪圖小便宜,或與人共事斤斤計較,過于“小氣”;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常常叮囑孩子自己的東西不給別人吃,玩具不許別人玩等。這些,都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
4、對孩子過度的溺愛
許多父母仍然采取了比較傳統和簡單的教育方式,常常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他要什么就給什么,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從來不對孩子提出任何要求,這樣容易使孩子產生“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類似的錯誤觀念、認識,反映到他的所作所為上就是標準的霸道行為了。
造成孩子自私的原因是多元化的,需要家長去找到原因,并針對孩子問題進行教育。以上就是關于小孩自私脾氣大怎么辦的看法,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