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08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自私自利脾氣大是很多小孩常見的青春期問題,孩子年紀稍小,對事物認知還不全面,因此需要父母多加引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小孩自私自利脾氣大怎么辦。
1、允許孩子發脾氣,給孩子體驗情緒的機會
許多父母見不得孩子發脾氣,看到孩子生氣地朝自己喊叫、鬧別扭、哭鬧撒潑的樣子,情緒也會被點燃,于是大聲吼罵孩子,或是立刻妥協,滿足本不該答應孩子的要求,希望孩子趕緊停下來。
這些做法可能見效很快,但卻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對孩子不負責,剝奪了孩子感受、體驗情緒的機會。
孩子只有親身體會各種情緒,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情緒、學會調節情緒。正如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所說:“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焙⒆雍痛笕艘粯?,同樣有表達情緒的需要,喜怒哀樂都壓抑在心里,才會影響心理健康。
想象一下你在工作中遇到了煩心事,想找朋友傾訴一下,朋友卻說:“你煩不煩啊,別說了?!毙睦锸鞘裁醋涛??孩子發脾氣,把情緒表達出來了是好事,關鍵在于父母需要教會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好好說話、好好表達,暴力、胡攪蠻纏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有句話說得很好:“孩子不可愛的行為,其實是在呼喚愛。”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帶著愛和耐心去接納和理解,看見孩子發脾氣背后的原因。比如:身體不適;尋求關注;需求沒有被看見,不被父母理解;沒有學會有效的語言溝通;因為無法完成一些目標而挫敗······
可以蹲下來抱抱孩子,或陪孩子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待一會兒,告訴他“我知道······”、“我理解······”,問問他“是不是因為XXX事而感覺到生氣/委屈/失望?
而這種能力,對家長自身的要求也很高:面對一個哭鬧煩躁、糾纏不休的孩子能夠不崩潰、不被影響,愿意花時間陪伴,保持冷靜、客觀、平和。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修煉,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2、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從中明白道理、明確是非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經歷愿望得不到滿足、被批評、被誤解受委屈、被人搶走玩具等等讓人感覺很不舒適的事件。
孩子應該是通過這些事情,明白道理、習得規矩、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不是只停留在發脾氣、用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上。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其實是很好的教育契機。讓孩子認識到:你的情緒,爸爸媽媽都理解,愿意陪你一起面對,但是不好的行為必須被規范,過激的情緒表達必須調整。
1)可以利用繪本、故事書等,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養成好性格。
比如,玩具被搶走了,不是動手打人,而是告訴對方:“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
被父母用很嚴厲的話批評了感覺很難受,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心聲:“我認識到錯誤了,但是你這樣說我,我覺得很受傷!”
2)告訴孩子如果要發泄情緒,可以選擇自己安靜待一會兒、聽歌、寫字、看電影、大哭一場、打打枕頭、沙袋······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在“負面”情緒中待太久。
此外,如果孩子因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發脾氣,父母在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后,應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為什么拒絕他的要求。
比如:“我知道你還想再看一集動畫片,但是我們之前早早定下的規則就是一天一集,定好的規則我們就必須要遵守。”
比如:“我理解你很喜歡那個小朋友的玩具,但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就像你的東西被搶走了你也會難過是不是?”
孩子會在這些事情中逐漸明白重要的道理和規矩,了解什么行為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斷完善認知和觀念:世界不是圍繞著自己轉的,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有些原則必須遵守。
所以,父母在保持耐心、冷靜、和孩子共情的同時,也要明確什么可以滿足孩子,什么不行,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更改。
3、父母自己做好情緒管理的榜樣
許多孩子愛發脾氣,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響。
如果家長平時在家里動不動朝身邊人發脾氣、大吼大叫、摔東西,甚至動手打人,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沾染上壞脾氣,習得錯誤的情緒表達方式。
更可怕的是,孩子越長大,脾氣會越像父母。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好好說話,正確表達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然而在面對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工作、人際關系中的煩惱,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難題時,父母也是人,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刻。
在這種情況下,事后的處理很重要,處理得當,才能把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降到最低。比如忍不住朝孩子發了脾氣,要勇于向孩子道歉,真誠地說對不起,表達自己懊悔的情緒和對這件事情的思考,說說自己以后會怎么做。
這種真誠的溝通,會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加深情感上的聯結,增進彼此理解,孩子也能從中學到處理這類事情的方法。
1、知獲取要付出
就算家庭經濟好,也不要只把孩子置于享受當中,要讓孩子知道,欲望要與義務對等,不要只想著享受。家庭聚會和長輩在一起的時候,家長要教會我們的孩子要懂得尊重長者,要懂得關心別人。
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讓孩子也上前學學,適當的家務會讓孩子對勞動和付出有相應的概念。孩子知道勞動不易,在之后的生活中特殊的要求也就會有所思考。
2、不能過份溺愛孩子
這個時候不能遷就孩子,不能過分支持、過分保護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要有原則,不能遷就和溺愛。孩子的要求要合理滿足,不合理一定不予滿足。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作用,父母的首要任務是為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良好榜樣,以實際行動教育影響孩子。
3、對孩子實行獎勵制度
很多孩子自私還體現在小氣這方面,而且橫行霸道,所以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心性的鍛煉??梢宰尯⒆訉W著做家務并給予一定的零花錢獎勵;
又或是讓孩子學會照顧一只寵物,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牽掛和顧慮,學會照顧寵物,也會將自己的零食留一口給寵物吃,,養只小貓小狗是最能鍛煉孩子不自私、會分享的方法。當孩子每進步一點的時候,家長要言明哪里做得好,并給獎勵進行鼓勵和表揚。
孩子自私自利,要及時教育,在家里有父母、長輩寬容,日后走向社會,將會吃大虧,也不會有大作為。以上就是關于小孩自私自利脾氣大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小孩自私怎么教育孩子
下一篇:小孩子小氣自私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