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18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家長的做法都是打罵一頓,讓孩子順從,這樣是不對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不聽話的孩子如何教育。
1、學會適當放手
很多處理不好跟孩子關系的父母,大多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長大了,但是父母卻依舊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非常依賴父母。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從孩子兩歲左右開始,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孩子的能力不斷增強,孩子開始逐步意識到并且非常享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這個過程。
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學會適當放手,鼓勵孩子在安全范圍之內去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能,讓孩子體會這種自我掌控感。要知道,孩子終究是要學著自己長大,自己去面對未知的世界的。
2、學會跟孩子建立合作關系
這個可以借鑒正面管教中提到的“贏得合作的4個步驟”: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孩子專注于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看到巧克力,一定要買一塊才肯走,這個時候我會跟孩子說:媽媽能感受的到,你很想吃巧克力,媽媽也很喜歡吃。
但是肚子里的小精靈可有點受不了呢,我們剛剛吃過飯,小精靈們還有好多好多工作要做,這個時候吃巧克力,是給小精靈們增加工作量,這么多的工作,小精靈會非常累,甚至還會要求罷工。那你想不想讓小精靈們這么累呢?小精靈們罷工了,你會是什么感受呢?
通過這樣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來衡量這件事情的后果,這是用合作的方式來為孩子考慮,而不是高壓控制,堅決不允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我一直提倡大家,不要強行介入去代替孩子做事情。如果感覺到孩子遇到問題,需要幫助,最好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力,經過孩子允許的才叫幫助,未經允許,只憑自己的感受強制介入的,這就是控制。
4、幫助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表
就是孩子想自己掌握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又沒辦法做出最優的選擇,所以,幫孩子一起建立慣例表,就是一種最好的解決方式
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不再由父母做主,而是根據慣例表來走,因為慣例表是根據孩子自己的意愿來制定的,所以孩子執行起來會特別的配合。
作為比孩子更成熟,更理性的父母,在遇到孩子不配合,不聽話的時候,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處理,不要總想著,要去改變孩子,讓孩子怎么做,而是要更多的考慮一下,我們自己要做什么。
當你是以這樣一個思想和理念來指導你跟孩子之間的交流的時候,你會發現,跟孩子很難相處,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越長大,慢慢開始出現這幾個問題。
1、對待家長態度敷衍
很多時候孩子會假裝聽不到你說話,或者明明聽到,就是不愿意回復,嘴上答應,但是卻遲遲不采取行動,你再多說兩句,孩子還會覺得很煩。
2、開始出現對抗行為
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專門與父母對著干,挑戰父母的權威,通過拒絕執行父母命令的方式,來跟父母對抗。
最后,惹怒父母,讓父母做出生氣、打罵等沖動的行為,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享受父母的挫敗讓自己得到快感。
3、青春期叛逆現象頻發
對于孩子來說,唯一能跟父母抗衡的東西,就是學習。所以,隨著孩子越長越大,父母對孩子的壓制越厲害,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的趨勢就越明顯。
孩子會通過,逃學,早戀,打架,沉迷網絡這些逃避學習的方式跟父母做持續性的對抗,這也是很多家長都比較擔心和懼怕的:“初二現象”。
孩子之所以出現不聽話,不配合的現象,本質原因,就是家長跟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因此作為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和孩子講道理。以上就是關于不聽話的孩子如何教育的看法,感謝閱讀!
上一篇:不聽話的孩子該怎么教育
下一篇:不聽話的孩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