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18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小孩性格的養成和家長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但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善于反思,從自身找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小孩很自私怎么教育。
1、改變溺愛的做法
從前家長常常將最好的都給孩子,讓孩子認為自己天生就有一種特權,最好的東西理所當然就是自己的,那么從現在開始,家長應該改變這樣的溺愛心理,讓孩子與其他人平等地競爭、平等地享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分享。
因為只有孩子與他人分享,他人才會與自己分享,才能實現資源的流通,才能讓孩子盡量最大化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長久以來,孩子自然愿意去與他人分享,也會享受分享帶來的回報。
2、家長做出分享的表率
俗話說得好,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要想讓孩子盡快地學會分享,家長也應該率先做出表示,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將最好的東西也與他人分享一份,由此他人也會感到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
讓孩子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這樣的交往所帶來的溫情,自然就會愿意去與他人分享,享受分享帶給自己的快樂,從而養成分享的好習慣。
3、肯定孩子與他人分享的做法
家長不僅要教如何與他人分享,要多去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在孩子與他人分享時,贊美孩子分享的做法,這樣才能讓孩子分享的習慣長久的保存下去。
1、家長長久以來的溺愛
當今,許多家長都將孩子視如珍寶,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更會加倍寵愛孩子。特別是家長與其他小朋友和自己一起玩時,常常偷偷地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讓孩子吃獨食。
長久以來,孩子就會產生這樣一種心理暗示,認為自己就應該享受最好的,不愿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俗話說得好,三十天養成一個習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溺愛又何止三十天?
漸漸的溺愛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讓孩子認為自己值得被溺愛,甚至并不能意識到自己正處于溺愛中,于是就養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
2、家長善意的謊言
家長為了讓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溺愛,常常會編造出非常多善意的謊言,告訴孩子,這些菜只能讓小孩吃,大人不合適去吃,讓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這份溺愛。
但孩子并不能意識到家長做出的謙讓,反而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家長不喜歡吃或者不能吃,所以才留給自己吃。
長久以來,家長善意的謊言讓孩子滋生出自私的性格,這也是孩子養成自私性格的原因之一。
3、家長強制分享往往適得其反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長強制讓孩子去他人分享,不僅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分享這件事情的樂趣,也不能讓孩子養成分享的好習慣。因此并不能強制孩子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畢竟孩子雖小,但也已經有了物權意識,知道自己享有這件實物的所有權,他人不得輕易干涉。
那么,此時家長如果強制將孩子的東西給別人,孩子不僅會暴怒,還會適得其反地產生叛逆心理,也常常會導致家庭不和諧等反面情緒。
孩子的性格培養是需要家長一步步慢慢引導的,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作為家長,耐心一點,慢慢教育。以上就是關于小孩很自私怎么教育的看法,感謝閱讀!
上一篇:小孩很自私怎么教
下一篇:10歲孩子太自私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