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2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不聽話,家長不能一概而論,首先要明確是什么事情,真正是孩子過錯的,屬于不聽話行為的,需要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糾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對付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怎么辦。
1、每個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他的行為習慣,他的人品性格都是在后天逐漸形成的,他整個過程的形成期間離不開周邊的人和事情以及環境的影響,所以想讓孩子聽話,首先大人做好榜樣力量,還有孩子身邊交往的人,已經環境都要經過篩選。
2、有的小孩子天生比較好動活潑,家長因此覺得孩子不聽話,比較吵鬧,這種情況建議不要約束孩子的表現里,畢竟這個無憂無慮的年齡段是短暫的,所以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并去接受孩子的好動。
3、如果孩子真的就是冥頑不靈,特別不聽話,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大吼大叫,你長期這樣對待孩子,那么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影響。并且,孩子也會變得自卑,變得不樂觀,不敢去交流,不敢表達自己的意愿。
4、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小小的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并且,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他大人不能幫腔,也不能說情,幫腔容易導致孩子內心的憤懣,說情會讓孩子沒有辦法及時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反而會變本加厲,所以大人們一定要統一好自己的行為。
5、以講道理的方式對孩子說教性教育,不要用體罰這樣的措施,這樣不僅會對孩子身體上,還會對孩子心理上造成影響。不要聽信別人說:“孩子那么小,知道些什么”這種話,孩子既然能夠不聽話,那么就說明孩子已經聽得懂大人的話了。
1、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應當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然后再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適當地采取一些措施。但不要一副太氣憤的樣子,也不要在說孩子時把以前孩子犯過的錯誤統統一時都給說出來。
家長應記得,在跟孩子說話時,要記得是對事不對人,一事歸一事,不要做過多的聯想,也不要隨便地就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乖”之類的標簽。畢竟孩子都是在成長中,有時家長的語言可能會對他們產生莫大的影響。
家長在給孩子講道理時也要記得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果彼此都情緒失控,此時就不應該講。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講道理才有效,也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2、父母應該避免大嗓門
通常在家中都可以看到,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的聲調就會越來越高,嗓門也就越來越大。而在家長發脾氣后,孩子也哭著鬧著耍起了脾氣。而最后,就是家長拉下臉低下頭去勸孩子。其實這樣子的話,不僅會家長和孩子的脾氣都變得不好,而且也會失去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3、耐心接納,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
是孩子感到不舒服,還是他內心的真實渴望沒有被理解呢?情緒有好有壞,不要拒絕忽視壞情緒,要面對孩子的壞情緒,請耐心接納,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先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訴求和理由。
4、教孩子去認識情緒,并且表達出來。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去學會描述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
比如孩子生氣的時候,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會說我感覺自己很難受,想打人;有的孩子會說我想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全部砸爛。
當孩子能積極地用語言描述的時候,那恭喜你,孩子已經開始擁有情緒管理的能力了。幫孩子認識情緒,親子共讀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借助書本讓孩子去認識情緒語言。
而且故事也往往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孩子從故事中辨識不同情緒,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
5、父母要自我檢驗,看孩子的成長環境如何。
孩子的脾氣,跟父母息息相關。一個愛發脾氣的家長,最后往往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變成愛發脾氣的人。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脾氣暴躁,孩子個性也不會太溫善。被情緒化、常常發脾氣的父母帶大的孩子,情緒問題更多。
教育孩子是講究循序漸進的,家長不要操之過急,耐心是最高級的教育。以上就是關于對付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對待不聽話的孩子怎么辦
下一篇:對付不聽話的小孩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