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2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有沖動的時候,特別是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這很正常。但是,如果孩子經常很沖動,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那么父母就要重視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1、孩子的生理因素
孩子還小,他的中樞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所以大腦的興奮和抑制能力也不平衡,因此,他們在遇到意外的情況時,經常控制不好自己,情緒很容易激動。三、四歲的孩子沖動大多數都是這種原因。
2、父母的教育不恰當
很多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提出來的要求,無論合不合理,都會設法去滿足孩子。因此,孩子習慣了時時處處都以自己為中心,把別人對他的好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一旦孩子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忍不住發脾氣。
除此之外,有的父母喜歡對孩子施加暴力,孩子不聽話,或者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都喜歡打罵孩子,這樣孩子也很容易變得脾氣暴躁。
3、孩子的情感和興趣
有的孩子發脾氣,純粹是他的個人情感造成的。例如,孩子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或物,就會很開心,而且產生極大的興趣;但是一旦遇到自己討厭的事物,他不但沒有興趣,而且還很容易生氣、發脾氣。
1、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烈,見到新鮮的事物,總忍不住要去碰一碰,摸一摸,玩一玩。所以經常會弄壞東西。例如,他會因為貪玩,把媽媽新買的口紅當成畫筆到處亂涂;他會因為好奇,把爸爸最愛的汽車模型拆開研究。
這種時候,父母即使再生氣,也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不然會令孩子變得“反叛”。父母應該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孩子,東西買回來是很貴的,他把東西弄壞了不但很浪費,很可惜,爸爸媽媽也會不高興。父母盡量通過講道理的方法,讓孩子明白事理,并且注意自己的行為。
2、父母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可進行“冷處理”
有的孩子平時很乖,但是如果家里來了客人,他就會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例如專做一些平時父母不讓他做的事情。這就是俗話說的“人來瘋”。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試試對孩子進行“冷處理”,即對孩子的這些行為視而不見,由他自己鬧。等客人離開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因為這個時候,不管父母用什么方法來制止他的行為,他都不會聽的,說不定還會變本加厲地鬧騰。這樣,不但會在客人面前失了禮數,自己也會很尷尬。
3、教育孩子時,父母的立場要一致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提前商量好,在一方嚴歷地教育孩子的時候,另一方則去安慰、或者袒護孩子,他們認為這樣做,就不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了。
事實上這種做法,對孩子并沒有太大的好處,反而會令孩子覺得很困惑。因為孩子年紀小,他不懂得怎樣辨別是非對錯,更不知道怎樣區分父母的觀點。所以,父母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統一立場,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4、父母要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父母發覺孩子很沖動,馬上要發脾氣的時候,可以試試盡快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的關注點轉到另外的事情。
例如,媽媽帶孩子到外面玩的時候,有個小朋友推了孩子一下,眼看孩子就要發脾氣了,媽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馬上對孩子說,要陪他玩一個他從來沒有玩過的新游戲,然后帶孩子離開現場去玩游戲。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相信很快他就會忘記之前的不開心,重新變得高興起來。
5、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所以,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自己就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冷靜的、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的人,那么,父母平時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商量,而不是發脾氣。只要父母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那么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性情也會變溫和的。
其實愛發脾氣、容易沖動的孩子,都比較敏感,而且占有欲也比較強,所以有時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令他產生非常激烈的反應。因此,父母平時一定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盡量用最適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上就是關于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及處理方法的解答,感謝閱讀!
上一篇:13歲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怎么辦
下一篇:小孩動不動就發脾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