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2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當孩子出現叛逆等情況時,家長需要耐心對孩子進行教育,掌握好方法與孩子相處溝通。那么我們就來談談高三的孩子叛逆家長怎么管。
1、首先莫把叛逆當挑戰。不要認為孩子的叛逆是對自己的權威挑戰。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長見不得孩子“還嘴”“頂嘴”,要么責罵要么遷怒孩子。實際上想一想我們自己在這個年齡段的時候是否也是“一百二十個不服氣”。我雖年過半百了,還清晰記得自己當年也是對父母的說教頂撞,看不慣他們的“那一套”。
記得在【朗讀者】里董卿采訪麥家,《潛伏》的作者大作家麥家爆料,說“自己從十四歲八個月的那一天起,有十七年時間沒喊我父親。上軍校的目的就是要離開他,離開父親,不想看到他。給家里寫信,從來不寫父親,只寫“母親你好”,沒有父親。
后來自己有了兒子,沒想到兒子繼承了這個叛逆的個性,從初二開始,突然覺得你跟他的交流有些問題了,一言不合就摔門進屋,一關,三年,上千個日子,除了吃飯、上洗手間,其他時間都關著門,你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
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用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里,說你冒犯了他。進了他的房間,那他肯定會離家出走。語言沖突幾乎只要交流就會發生,他內心的那種憤怒,你不知道從哪里來的,那時候,麥家每天一旦想起孩子的前程,心里真的是傷感。就是在這種瀕臨絕望的時候,慶幸的是他和妻子始終沒有絕望。沒有放棄孩子。終于在高三的時候孩子發生了突變好起來”。
所以我想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不要一味發怒和斥責,而是需要先反省家庭教育出了啥問題,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與孩子的說話方式孩子是否愿意接受。
對孩子正確的行為和言語是否給予了肯定或賞識。很多時候專注孩子的亮點認可他,就不會那么逆反。
2、從教育者變為陪伴者。泛泛的說教對正處在自以為是年齡的孩子來說,毫無作用。家長要學會適應孩子的極端性特征。一般來說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期,然后就是對父母的輕視期。20-30歲進入理解期,40后開始一點點地進入深愛和真正的體諒理解期。那么10--20歲剛好是一個最激進難接近的時期。
所以家長要學會在陪伴中用智慧消化怨氣。比如,把原來的冰涼的語言“不行”“不能”,“滾一邊去,省的在家煩我------”這些絕對的口氣,變為溝通式“同意你的想法,但是需要注意------”。給孩子一個選擇空間。
用一種孩子能接受的對話方式撬開他的心事多好。不把孩子當敵人,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在原則性問題上眼睛睜得大一些,不是原則的問題可裝作看不見。家庭中提前說清楚一些事情的底線是啥。家長多參與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把說教放下縮小,把陪伴示范放大。
1、學會暫停和冷處理。在平時為家長授課時我常提到一個詞“暫停”,這里說的暫停是一種積極地停止,并不是扔下不管不理了。也就是說當孩子犯了錯死不認理,或是無理取鬧的時候,當你的提醒、警告、原來的規矩等等都變得沒有效果時,采取的一種冷靜處理方式,先各自停止爭吵或是教育,過后沉下心來在互相溝通商量。
向上面的家長,孩子玩手機就是不讓進屋了,你如果硬撞門只會適得其反。先冷處理,暫停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尋求更好的溝通時機和交流的契合點。這時家長需要抓住三個關鍵詞:冷靜、肯定、調整。
冷靜的思考孩子從小的教育過程中自己的得與失,穩下情緒來,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拿出一個與孩子溝通的方案。(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遇到的很多案例是,我說的辦法不一定適合你孩子的口味,家長是前方的“戰士”,需要的戰術必須是自己的悟道。教的曲唱不得。很多時候我在指導家長的時候,都替家長著急,因為我感覺很好溝通的,可是家長學不來。)
2、還有家長的肯定很重要,要對孩子的這一事或某些事給予肯定,不要總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這也是家長們普遍犯的一個錯誤。
3、再就是學會調整心態,家庭中的凡事好商量很重要,不要火爆子脾氣,孩子一定會跟著你學火爆樣子,所以互相尊重是前提,學會心平氣和的對待,不要互相刺激。記住暫停不是誰也不理誰,或是讓孩子一邊“思過”,冷處理也不是冷暴力,家長要區分開來。
4、讓家庭生活多樣化,趣味性。從人的心理來說,感覺單一就會癡迷(比如目前的孩子玩手機),很多孩子熱衷手機放不下,我認為除了手機里面有孩子喜歡的東西以外,周圍環境的單調也是一個因素,尤其是目前“停課不停學”的時候。
家長更要設計好一天的活動安排。變單一為有趣,需要聽取孩子的意見,家長也盡可能的融入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來,這樣孩子就感覺不乏味。那種像班主任值班一樣,總是監督似的盯著孩子的言行,一定很枯燥。
對待叛逆期的孩子,一定是要循循善誘,耐心引導的,家長要掌握好和孩子的正確相處之道。以上就是關于高三的孩子叛逆家長怎么管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高二女兒非常叛逆怎么辦才好
下一篇:高三孩子不聽話叛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