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04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被過度管教以及缺乏關愛的孩子,他們的叛逆期往往都來得非常激烈,親子關系也會變得越發的嚴峻和割裂。那么我們就來聊聊孩子如何度過叛逆期這個問題。
1、尊重
即使是父母孩子之間的相處,也是需要以尊重為首的,很多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尤為喜歡反抗自己的父母,就在于從父母那里沒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有個人的隱私、個人的選擇空間,好的教育應當從尊重開始,也是正確愛孩子的開始。
2、平等
最舒適的親子關系,往往都是彼此之間是平等的,孩子與父母能夠同處于一個平臺之上,而不是被父母居高臨下的約束。當父母能夠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不去切斷與孩子平等的對話,很多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才能拉近親子關系。
3、溝通
這里我們更講究的是良性的溝通,而不是單方面的說教和指責,孩子對于父母也同樣需要有表達的權利,只有彼此之間有溝通回饋家長才能了解孩子具體的情況。并且,父母對于孩子的愛和支持,也需要通過溝通表達出來,不要讓言不由衷的語言傷害到彼此的感情。
4、理解
理解的核心就在于家長能夠學會去傾聽和包容孩子的想法,也許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著代溝,也許父母會不懂孩子為何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想法。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學著去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想法和意圖,而不是全盤否定,這樣溝通才能持續,而不是爭吵收場。
5、威嚴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需要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只有給予孩子正向的榜樣示范,孩子才能學習到更多好的地方。而家長在孩子面前,除了尊重、平等以外,也需要保留一定的威嚴,而這就來自于父母的人格魅力,能夠讓孩子更愿意接受我們的教育。
6、引導
很多家長在孩子教育上都習慣性地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常常都是站在經驗主義上對孩子進行說教。“我說的都是對的,我是你爸,你必須聽我的”、“你不聽我的,遲早都要后悔”,然而越是這種說辭就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才是有效的教育。
1、不要對孩子的態度太強硬。Emily Hutchison是一位來自德克薩斯州的中學教師,她告訴我們:“青少年們總是覺得誰都比自己的父母容易說話,即使是那些特別棒的父母對青少年來說也覺得難以溝通。”孩子忽然之間從原來的懂事小孩變得不聽話了,家長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對孩子的變化感到非常的煩躁。
父母會經常大聲的斥責吼叫,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叛逆程度。那么家長過度的怒罵,會讓孩子關上溝通的大門。
家長應該試著把焦慮的情緒一點點的淡化,不要對孩子的態度過于強硬,專注地和他談話,耐心的溝通,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的對大人敞開心扉。家長應該試著平靜的對孩子說,有什么事情,我們坐下來好好聊聊吧。
2、循序漸進鼓勵孩子的自主性。《發展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如果父母認識到并承認青少年有更大的自主性需求,并逐漸放松管制,青少年很可能獲得適當的自主性、成就定向及其他良好適應。
如果說家長對孩子過度的監控管制,反而會增加他的逆反心理。像表姐這種情況,就是從小對孩子的管制太過嚴格,孩子特別渴望自由,現在父母越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嘗試。
所以說應該慢慢的放手,讓孩子有適度的自由和決定權。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提出建議,和孩子平等交流給他指導,讓孩子慢慢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這樣才能夠一點點成長成熟起來。
3、家長要傾聽孩子的心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意識,生理上和心理上并存。而且自尊心特別的強,做什么事情都喜歡爭強好勝,不喜歡被家長和老師管束。家長就要有包容的態度,這是青少年成長中的一個轉折點。
多和孩子在一起溝通,讓孩子主動傾訴他的心聲,說出內心的想法。開始孩子可能會告訴父母,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家長的反應多數都會是批評。這樣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家長說自己在外面的所做所為了。
所以,面對孩子的傾訴,家長一定要安靜的傾聽他的心聲,和孩子朋友式相處。但是要堅持原則,不能溺愛和縱容,及時給孩子指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
家長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需要懂得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多溝通,理解孩子的想法。以上就是關于孩子如何度過叛逆期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叛逆的小孩如何教育
下一篇: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