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0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因為青春期的情緒不受控,而產(chǎn)生的一些極端行為,比如暴力打父母,這些不僅讓父母心寒,也會讓孩子事后后悔,那么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暴力打父母怎么辦。
1、首先,我認為,不管什么原因,孩子都不能對父母動手,這是最起碼的道德底線。
含辛茹苦撫養(yǎng)長大的孩子,對自己拳腳相向,這讓做父母的情何以堪。同時這也是對父母尊嚴的挑戰(zhàn),是為人倫所不容的。
2、在孩子第一次對父母動手的時候,必須采取一切辦法,讓孩子記住自己的這個行為是錯誤的,而且必須牢牢記住。
3、如果勸說不管用,那就以暴制暴。自己打不過,聯(lián)合家里的親戚朋友,打得孩子長記性,讓他下一次想動手的時候,會有所顧忌。
4、千萬不要姑息孩子打父母的行為,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家暴,有第一次,就會有很多次,變本加厲、得寸進尺,家里從此就成了糾纏不清的戰(zhàn)場,永無寧日。
5、如果自己下不了手,就讓別人幫著教訓。總而言之,不能讓孩子打父母的事情發(fā)展下去,那會后患無窮。
1、孩子模仿來的。
模仿力很強是孩子的一大特點,在與外界接觸過程中,在游戲、視頻、繪本里,一些涉及暴力打斗使感官刺激比較強烈的情節(jié),特別吸引孩子,由于孩子的分辨能力還很差,覺得好玩、有意思,逐漸模仿學會,遇到問題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下意識地用武力來解決。
2、家長溺愛造成的。
很多家庭對孩子特別溺愛,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造成孩子特別任性。比如有這樣的奶奶(姥姥),孩子摔倒了,把孩子抱起來的時候一定要加上這句話:“看這地,怎么回事,讓大寶兒摔著了,打它”,于是孩子伸出小手打地;
孩子闖禍了,爸爸批評教育孩子,孩子哭了,奶奶(姥姥)會馬上護著孩子說:“壞爸爸,又說寶了,奶奶(姥姥)打他。溺愛過頭,孩子無法判斷哪些行為是對?哪些行為是錯?日常判斷對錯的唯一標準就是符合不符合自己的心情,不順心就發(fā)脾氣,抬手就打,東西拿起來就摔。
3、家庭不和會使孩子形成暴力傾向。
夫妻不和睦的家庭,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打罵吵架,不僅會讓孩子感覺到?jīng)]有安全感,經(jīng)常帶有一種不安、急躁的情緒,而且還會讓孩子認為解決矛盾的方法只有吵架、打罵。
這樣的孩子會形成一種簡單粗暴處事心理,長大以后,遇事也不會靜下心來考慮理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選擇簡單的暴力解決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敏感的,一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受到身邊人的影響,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帶好頭,做好榜樣,營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暴力打父母怎么辦的一些看法,感謝閱讀!
上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