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0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而在這其中,孩子打父母是最為嚴重的叛逆行為之一,那么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打父母怎么辦。
1、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么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這種叛逆心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2、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在正常情況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青春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么都想嘗試,今天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種樣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為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3、青春期之前,一般說來,父母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神”,孩子們普遍對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這種心理讓他們依賴父母。
但進入青春期后,這種崇拜心理一般會消失大半,孩子們會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學家等。這種心理的轉變,會讓孩子們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下降,父母應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明白孩子這種心理轉變背后的積極意義。
1、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為一譬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干戈,要理解這種行為背后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得太厲害了。一般說來,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適當變弱,孩子們的叛逆程度也會自然而然地下降。
2、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聽話”還當成優點來看。相反,做父母的應該感覺到焦慮和擔憂,并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獨立的世界,減少他的依賴心理。如果孩子不會叛逆,很乖,說明孩子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樣,長大后會影響孩子獨立應對社會的能力。
3、謹防孩子陷入嚴重的抑郁狀態。如果孩子比較叛逆,你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是應該有所擔憂。
評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癥的標準可以概括為“三少”,即話少、行動少、情緒少。
由于父母過分的控制,孩子不能夠主張自己的權利,認為怎么反抗都無效,慢慢會習得對任何事都不關心,都無所謂,都不反抗,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孩子變成孤獨、冷漠,抑郁的性格。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不定不能硬著來,我們采取懷柔政策,溫和的孩子說,而不要去大動干戈進行以暴制暴。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打父母怎么辦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動手打父母該怎么辦
下一篇:兒子在學校打人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