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18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出現叛逆,開始產生反逆心理,甚至出現離家出走。這是十分危險的信號。那么我們就來談談兒子叛逆離家出走怎么辦。
1、看看有無留下的紙條。孩子離家出走后,一定要先到孩子的房間,看看孩子有沒有留下紙條。如果有,仔細看看上面寫了什么,孩子是為了什么原因離家出走的。然后再根據紙條上的內容,決定去哪里尋找孩子。
2、及時了解孩子平常多接觸的同學,老師及親屬,尋問她在何,了解她的動態意識,尋問她的原因出自何方,不要打罵,即實溝通,知道他在何地讓她順心一下,希望她過幾天平安回家。
3、通過各種途徑先把人找回來再說。如果孩子是因為學習或學校的事離家出走的,就馬上給老師打電話,問問到底是為了什么,并且找老師要一下其他同學的聯系方式,看看孩子是否到同學家去了;如果孩子不在學校或同學那,就找一找親戚朋友或者平時和自己走動近的人,看看孩子是否在那,或者到孩子平時常去的地方找,或者貼一些尋人啟示尋找,爭取在短時間內有孩子的消息。當然,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報警。
4、找到之后不要責罵,要先關心孩子,問問她在外面有沒有受欺負,有沒有挨餓,語氣一定要平和,讓孩子感受到你愛她,并沒有因為她離家出走而生氣,等到孩子心情平和后,再問她為什么要離家出走。
5、反思孩子為什么叛逆,要從家長的身上找原因。一般來講孩子叛逆是一種自我形成的表現,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掙脫父母控制的表現。在孩子自我人格形成過程中家長的束縛太多,不尊重孩子心理的需求,不尊重孩子成長規律,都容易導致孩子叛逆。
6、在反思的基礎上修正家長的行為。孩子不是屬于父母的,父母不能以愛的名義太過束縛他,壓制他,應該一點一點的放手,應像我們教孩子走路,從思想上一點一點放手,讓孩子在形成自我的過程順利成長。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要跟孩子多交流,平時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爬個山什么的,盡量讓孩子心情保持舒暢。這個時候的孩子學習已經很累了,家長不要老拿學習成績來打壓孩子。不管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我覺得孩子健康,平安長大才是做重要的。
1、首先,家長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青春期的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復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容易有激動的情緒和沖動的行為。
家長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選擇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一些想法強制性的灌輸給孩子,或者進行言語上的辱罵,甚至動手,這樣就更容易激起孩子對家長的不滿。
11-17歲,這幾年很關鍵,家長要做好長期應戰的準備,不要想著靠自己幾句侮辱或者幾下毆打,就能讓孩子老老實實、規規矩矩。遇到孩子讓自己生氣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冷靜,再進行教育,這樣才會更加客觀,不會把教育當做一種壞情緒的發泄。
2、家長要學會跟孩子做朋友
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感覺把朋友看得比父母還重要,因為孩子有什么心事都只是跟朋友分享,卻不愿意對父母透露一半點。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惑,那你就真得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了。
為什么你走不進孩子的心里?為什么你覺得你是對孩子好,可孩子還是理解不了,非要跟你對著干?這無非就是你沒有做好聆聽工作,也不知道稍稍降低父母的身份。
學著尊重孩子,不要總是把控制孩子當做自己的使命。你越是控制孩子,孩子越是想要掙脫;而你越是讓孩子感悟到你對他的尊重,孩子越是會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想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你必須放下身段,學著跟孩子做朋友,當孩子信任你之后,你對孩子的教育才會起到作用。
3、正視孩子的想法
有些家長習慣了大包大攬,像孩子穿衣打扮方面,從小就是家長操勞。結果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于是對個性方面比較崇尚,這個時候家長就接受不了了,感覺孩子要變壞了,于是拼命的想要控制孩子。
我們要學會正視孩子的想法,在穿著打扮方面,如果不違背學校的規章制度,是可以允許孩子稍作打扮,或者自己隨意搭配衣服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兒,這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重視孩子的想法,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親子矛盾也會減少很多。
4、讓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能靠武力鎮壓,得讓孩子心服口服才行
孩子越長越大,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如果家長一味的信奉棍棒教育,那必定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很委屈。哪怕自己錯了,也希望父母通過正確的引導來教育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當做沙包,想打就打。
如果只是靠武力鎮壓孩子,那孩子可能就只是為了趕快結束皮肉之苦,而違心的說自己錯了。可其實孩子心里,壓根就不覺得自己到底錯得有多離譜,甚至會覺得家長這種暴力處理的方式,更是對自己的一種虐待。
對待叛逆期的孩子,我們要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考慮考慮,如果雙方多一份理解,那教育自然就輕松了很多。以上就是關于兒子叛逆離家出走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叛逆逃課怎么辦
下一篇:兒子叛逆期嚴重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