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19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總會有不同的變化,性格脾氣也是。尤其是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心理變化更打,家長需要及時引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孩子叛逆期心理如何疏導。
1、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傾聽才是溝通的首要因素。很多父母總是疑惑“我的孩子為什么不聽我說呢?”而你所認為的不聽,大多時候只是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服從而已。
2、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讓他們知道什么什么是傾聽。但要做到傾聽,就要克服傾聽時的各種阻礙,來自自己立場,解釋、糾正、反擊或者粉飾等方面的阻礙。也就是先拋棄自我,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問題,傾聽孩子的心聲。
3、要尊重孩子眼中的現實。大人的理解往往與孩子的理解不同,大人注重的是結果,而孩子注重的是過程,以及他所認為的對錯,認真傾聽,并表現出你對問題的興趣與看法。孩子會在尊重中更善于表達自己以及接受父母的建議。
4、表現出共情。當孩子覺得委屈或憤怒時,父母要說“我能理解你為什么會有那種感受,或這樣看那件事情。”孩子感受到你的共情,更容易理解你得出結論,問題也就更好解決。
5、要有好奇心。也就是要問一些讓你的孩子能夠說出更多信息的問題。“那讓你有什么感受?那件事為什么對你很重要?你能舉例一個我讓你那么生氣的例子嗎?我經常那么做嗎?還有其他事情讓你煩惱嗎?”
6、放下身段,忘掉自己是家長,多一些諒解,真心的和孩子交朋友。家長不要試圖讓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長,那樣只能再造就一個“你”。再和孩子發生矛盾時,多想一想,家長自己的要求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果不是選擇問題,試圖放任孩子去做。孩子肯和你交朋友了,你才能走進他的世界。
7、要分析透,說到點子上。多分析孩子做法的原因,要知道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唯有如此才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孩子的問題。孩子信服你,才會聽你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叛逆,這是個常年積累的結果。
1、家長對子女應給予適度的愛。愛的缺乏和過度的愛都會對子女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和后果。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嚴勵和慈愛——是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正如奎寧一樣,正如食物一樣,愛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對子女應該有理智、有分寸地愛。
2、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水平也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目前,在相當一部分的家長中,對子女期望過高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他們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東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補償。這樣脫離子女實際、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長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觸情緒,必須得到改變,作為家長應該面對現實,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水平,這樣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長。
3、當孩子開始說“不”、“不要”時,我們就要觀察并判斷哪些是孩子能做到的,并放手讓孩子去做。我們和孩子溝通時,多用正面語言,看到孩子的每一次小進步,并及時的鼓勵他們。我們要因勢利導,通過游戲,角色扮演來滿足孩子參與社會活動的需要。
4、當孩子不聽話時,作為家長的,要先找找原因,是自身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不論誰的問題,此時一定要冷靜,不要急著發脾氣,更不要動輒就嘟嘟,動輒就嚷,動輒就罵,甚至大發雷霆,一發而不可收拾,那樣的話,將會是兩兩難堪,難以收場。
5、當孩子脾氣不好時,作為家長的要暫時回避,避其不快。等孩子稍微好點時,或過一段時間后,等孩子心情好轉,或者那事已忘,再去心平氣和的談及此事,或許孩子能慢慢的接受,或許孩子能有所愧疚,甚至有點內心的愧疚。
理解、傾聽才是溝通的有效方法。對待孩子的教育,必須真正的去了解孩子,讓孩子愿意敞開心扉。以上就是關于孩子叛逆期心理如何疏導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