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20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到了叛逆期特別的不聽話,甚至是頂嘴、吵架、對著干等等,家長們對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為,感到非常的頭疼。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家長對孩子的叛逆期該怎么教育。
1、家長要善于跟孩子溝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和孩子面對面接觸的過程中,免不了溝通這個重要的環節,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溝通的技巧,比如在說話的語氣、神態、表情、語調上都要采用孩子覺得舒服的方式,孩子才能更好的接受。
2、對孩子的事情,就事論事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只需要把孩子當前做的事情處理好就行,孩子有錯的話就要幫孩子指出來。千萬不要太過于嘮叨,上綱上線,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還會讓孩子產生出逆反的心理,孩子就會跟家長杠。
3、給孩子多一些陪伴
我們要多去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4、耐心傾聽孩子
家長要懂得傾聽孩子的想法,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家長要把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上,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5、跟孩子講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體驗不聽胡的后果
如果孩子對于家長的勸告,一直不聽,我們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我們難過,或是會讓我們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所以,家庭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1、盲目跟從“潮流”,易被不良行為誤導和引誘。初中生好奇心強,喜好新鮮事物,容易被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和行為所吸引,盲目跟從抽煙、酗酒、打架等不良行為,并把這些行為作為自己很酷、與眾不同的表現。
2、厭學、逃學,甚至離家出走,尋找“安靜的樂土”。受社會上一些“讀書無用論”和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等負面信息的影響,一些學困生,課堂上聽不懂、課下又不愿意主動學習,再加上老師的冷漠和忽視,以及家長的簡單粗暴,導致他們更加厭學,曠課、逃課,尋找逃避場所,便成了學困生的家常便飯。
3、盲目自負與自卑,情緒波動較大。伴隨青春期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他們對自我評價過高,經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優點,盲目自信,甚至會居高自傲、盛氣凌人,嚴重者發展為自負。經歷挫折和打擊后,又盲目自卑,一蹶不振,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與客觀評價。
4、討厭家長的說教,指東往西。伴隨初中生成人感的增強,渴望擺脫家庭的束縛,不希望家長把他們當作孩子來看,喜歡跟家長對著干,“你指東,我偏往西”,精神分析理論將這段時期稱為“仇親期”,大概要持續2-3年左右。
孩子的叛逆期,對于家長而言,就是一個長期的拉鋸戰,家長要保持耐心,理性引導。以上就是關于家長對孩子的叛逆期該怎么教育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