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2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很容易不聽話、脾氣暴躁,父母如果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不但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可能還會讓孩子以后處理事情的方式越來越極端。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小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怎么辦。
1、對孩子不能一味的順應:部分家長一看到孩子哭鬧,不加思索的就是哄騙,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想讓孩子快點停止哭鬧安靜下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掌握了家長的這種特點之后,可能下次還會變本加厲,有什么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來解決。因此家長要提高警惕,不能一味答應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知道分寸。
2、冷處理:如果孩子一直的哭鬧,說什么都不聽哄也哄不住,也講不出什么道理,這樣的孩子家長不妨先放一放,等孩子發現父母沒有注意自己的‘耍賴皮’的時候,也自己感覺沒意識,自然就停止了哭鬧。在回頭和孩子談談剛才為什么發脾氣,告訴孩子有什么事情和要求可以和父母好好說,不能以這種方式讓父母來滿足其要求。
3、不能立刻滿足其要求:如果孩子以耍脾氣的方式來迫使父母來滿足其要求,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家長要采用迂回的戰術和孩子談談要求,告訴孩子什么事情是可以滿足的,適當的時候給孩子講講滿足孩子要求的原因。
4、轉移注意力:答應孩子的要求,可能是因為工作忙亦或是別的事情忘記了,孩子回來后覺得父母是騙自己的。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家長也是可以哄哄孩子的,拿別的玩具陪孩子一起玩。或者讓孩子看個動畫片或者和孩子開個玩笑幽默一下,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
1、父母意見要統一:批評教育孩子時家長的意見要統一,不能彼此反對,孩子一看到父母意見不統一,不知道聽誰的,覺得自己有了靠山,會更不聽話。
2、壞情緒來臨,通常不可自控的原因,是孩子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情緒有多壞,那種憤怒甚至失去理智的狀態會造成多么大的傷害。因此,教會孩子識別情緒的好壞,也是阻礙壞情緒發酵的做法。
3、作為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提前交流,用更為具體的描述,提醒孩子正在處在壞情緒當中。比如稱呼發脾氣的孩子是一些兇猛的小動物,或者孩子本身就有一些抵觸的東西。
這樣既能引起孩子的重視,也不至于把爭執和惱怒的過程變得太過緊張,當孩子逐漸長大,自己的分辨能力也在成長,家長也就可以更直白。但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用自己的壞情緒來提醒,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效仿,同時情緒是好是壞的標準也要客觀,不要用孩子在大人眼中“聽不聽話”來做標準。
4、壞情緒的來源有很多,可能是孩子被曲解,自尊心受挫,被他人欺負,心愿得不到滿足等等。但不管是哪種,作為家長,想要幫助孩子都要先弄懂孩子情緒低落、暴躁易怒的源頭,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釋放渠道。
家長需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同時避免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安靜認真地做一個聆聽者。孩子對家長的信任不一定是你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做個好的聽眾也能夠讓孩子放下壞情緒,向外排解。在了解了孩子真正的訴求之后,家長引導孩子情緒的方式也能夠更加的有的放矢。
對待孩子的教育,家長一定要積極的找到方式方法,對孩子因循善誘,耐心引導。以上就是關于小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