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24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其實,很多孩子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厭學心理,家長要正確看待,切不可因為孩子厭學就打罵孩子。那么我們就來談談怎樣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
1、改善環境,愉悅心境。
首先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庭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于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作為家長,應仔細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以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清除厭學的心理障礙。
4、父母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如果孩子一直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會使孩子心理承受不住,很有可能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孩子需要的是自由成長的空間,因此,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在什么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1、正面引導孩子。
作為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質量關系到自信,因為學生學習質量是自己的事。他們是為了自己和自己未來的生存而學習,而不是為了父母、老師或者某個人。自己學習的過程和別人無關,不要因為別人的表揚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因為別人的批評而自暴自棄。因此,家長應該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2、給予孩子適當鼓勵和支持。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點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沒有那樣差,而不是一旁指責孩子,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情緒。
只要孩子認真學習并且努力的時候,家長就要給予孩子鼓勵,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輕撫、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讓孩子體驗生活。
當你發現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時,不要和孩子爭論原因。你最好帶孩子去體驗生活,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容易,告訴他如果不好好上學,他會比現在更努力。
4、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孩子愿意去上學的時候,家長不要認為這是一種成功,因為當孩子來到學校,再次面對課本上復雜的習題時,孩子的內心可能會再次產生放棄的念頭。
所以家長也需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要讓孩子覺得去上課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當孩子喜歡學習的時候,孩子自然不會再有不想學習的心理,家長完全可以放下心來。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是很正常的,家長不用過度的焦慮,掌握好合適的方法耐心引導就行了。以上就是關于怎樣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