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25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不聽話是普遍現象,又是家庭教育的難題,許多家庭對此傷透腦筋,進退兩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不聽話有什么辦法。
1、學會適當放手
從孩子兩歲左右開始,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孩子的能力不斷增強,孩子開始逐步意識到并且非常享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這個過程。
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學會適當放手,鼓勵孩子在安全范圍之內去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能,讓孩子體會這種自我掌控感。
2、平視孩子
教育孩子,心態很重要,有些家長缺乏耐心,動不動就大吼大叫,殊不知,這樣一開始就讓孩子產生了抵觸情緒,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父母要學著平視孩子,用對話,而不是訓話的態度與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放松警惕,接受父母的行為。
3、走進孩子內心
解決問題,要從根源上找方法,一味打壓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根本不能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要想改正孩子的錯誤,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做到多溝通,才能實現愉快教育。
4、學會跟孩子建立合作關系
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來衡量這件事情的后果,這是用合作的方式來為孩子考慮,而不是高壓控制,堅決不允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不同問題不同對待
只有針對不同的情況,弄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內向的想法,進而采取正確的建議,效果才會事半功倍。而不是孩子不聽話,就面臨孩子的大吼大叫,這樣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所以說,必須弄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具體原因。
1、父母應該避免大嗓門。
通常在家中都可以看到,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的聲調就會越來越高,嗓門也就越來越大。而在家長發脾氣后,孩子也哭著鬧著耍起了脾氣。而最后,就是家長拉下臉低下頭去勸孩子。其實這樣子的話,不僅會讓家長和孩子的脾氣都變得不好,而且也會失去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2、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應當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然后再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適當地采取一些措施。但不要一副太氣憤的樣子,也不要在說孩子時把以前孩子犯過的錯誤統統一時都給說出來。
家長應記得,在跟孩子說話時,要記得是對事不對人,一事歸一事,不要做過多的聯想,也不要隨便地就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乖”之類的標簽。畢竟孩子都是在成長中,有時家長的語言可能會對他們產生莫大的影響。
家長在給孩子講道理時也要記得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果彼此都情緒失控,此時就不應該講。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講道理才有效,也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3、耐心接納,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
是孩子感到不舒服,還是他內心的真實渴望沒有被理解呢?情緒有好有壞,不要忽視壞情緒,要面對孩子的壞情緒,請耐心接納,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先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訴求和理由。
4、教孩子去認識情緒,并且表達出來。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去學會描述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比如孩子生氣的時候,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會說我感覺自己很難受,想打人;有的孩子會說我想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全部砸爛。
當孩子能積極地用語言描述的時候,那恭喜你,孩子已經開始擁有情緒管理的能力了。幫孩子認識情緒,親子共讀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借助書本讓孩子去認識情緒語言。而且故事也往往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孩子從故事中辨識不同情緒,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
5、父母要自我檢驗,看孩子的成長環境如何。
孩子的脾氣,跟父母息息相關。一個愛發脾氣的家長,最后往往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變成愛發脾氣的人。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脾氣暴躁,孩子個性也不會太溫善。被情緒化、常常發脾氣的父母帶大的孩子,情緒問題更多。
孩子不聽話,家長切不可過于著急,也不要胡亂發脾氣。只有心平氣和,弄清楚事情的原因,才能使教育效果發揮至最大。以上就是關于孩子不聽話有什么辦法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