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31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在對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很多孩子在家長的寵溺之下,孩子難以避免的會有自私的心理,不懂得如何孝順父母,凡事以自己為中心,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改掉孩子自私的壞毛病。
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家庭是分不開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過于寵愛孩子,孩子就會養成不會為他人著想,自私自利的性格,因此家長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積極調整教育方式。
1、如果孩子自私小氣心胸狹窄的話,那么在平時的時候,盡量不要讓孩子在家庭當中的地位太特殊。不要凡事都讓孩子先來,最好要讓孩子知道尊老愛幼,尤其在吃食物的時候要平等對待,有好多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這樣孩子才能夠知道父母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2、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的一些行為和作法得到認可,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讓孩子能夠體會到他也是家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給孩子購買的玩具書本之類的東西,盡量滿足,不要一說到買,就在孩子面前表現為難,或者說灌輸家里不富裕什么的,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家庭緊迫,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更不愿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3、孩子自私小氣心胸狹窄,不要強行做孩子不愿的行為,強行將孩子喜歡的東西送給小弟弟小妹妹這種,孩子是很難承受的。大人在某些事情的處理上,特別是孩子在場的行為習慣上,要以身作則,大方的和別人分享一些東西,讓孩子知道分享也是一種美好。不要批評孩子的自私,可能會形成反效果。
4、孩子自私小氣心胸狹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孩子實踐分享。在家里,在和別的小朋友交往中,家長都應該有實踐分享的理念。家里有好的食物,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分享,與小朋友玩所有食物,玩具都要一人一份。用行動證明分享是快樂的。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將他的食物或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并且要讓孩子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會讓大家都快樂。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懂得謙讓的人,當往往孩子卻會變得自私自利,以個人為中心,家長要積極的去引導和管教。
1、創造分享的家庭氛圍。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滿足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如果孩子獨占喜愛的食物,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開,不能再放任不管。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或苦苦哀求,但家長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如果有一次妥協,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2、家長要做出好榜樣。
家庭教育中的百依百順、嬌寵溺愛,就是步入了誤區,并且,由溺愛培養起來的怠惰、自私、驕橫、無能的品格,必然影響到孩子的學校和社會生活。
父母自身應以身作則。有一則笑話,一對夫婦對兒子千般呵護,而對父母萬般挑剔,某一天,這對夫婦對父母的惡劣態度被兒子看到了,其子大聲叫喊,“我記住了?!?其父母問他記住了什么,其子說“我記住了你們怎樣對待祖父母,看我長大后怎樣收拾你們。”,父母啞然??梢娚碚安恍笔呛蔚戎匾?。
3、培養良好的交往意識。
要讓孩子學會享受時應首先考慮長輩,就餐時,好菜要先挾給長輩吃,舒服的位置讓給長輩坐;別人為自己服務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應盡可能提供幫助,逐步體會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
此外,要鼓勵孩子多參加合作性的游戲活動,幫助孩子認識自私是不受人歡迎的行為,指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幫助、謙讓別人的樂趣,并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緒。
4、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欲望的無止境,自私便隨之而生。對兒童,家長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滿足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要讓他們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獨自一個享用,而是主動與他人分享,在家務上,則常常想到自己應該幫父母干點什么。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關心別人的習慣,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
孩子變得自私是有著一定的原因的。我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自私,只是一個小毛病而已。因為自私的孩子對于孩子今后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影響是非常大的。
1、父母縱容孩子。孩子之所以會變得自私,多半是因為父母縱容的原因。父母總是把好的東西給予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孩子開始漫無目的的索求,他們通常只會為了自己去考慮,全然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畢竟現如今我們總是會把孩子當做掌上明珠,所以孩子的自私父母難辭其咎。
2、孩子自私的性格是由于父母過于壓制孩子的獨立,有些家長打著保護孩子的旗號,實則完全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能按照父母的規劃按部就班地走。這樣的孩子往往被剝奪了獨立思考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進入社會生活后沒有父母的安排和建議就沒辦法適應。
自私的孩子很難有真心朋友的,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并耐心積極的去教育和引導。以上就是關于如何改掉孩子自私的壞毛病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十歲的孩子特別自私怎么辦
下一篇:如何教育孩子不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