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0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現在的小孩,由于受慣了家里人的嬌寵,變得非常自私,完全只為自己著想,不懂分享,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改變孩子自私的心理。
很多家長都會為了教育孩子而感到煩惱或困惑,當孩子變得很自私,什么事情都只為自己考慮,不會與人分享,是非常頭疼的。
1、不要隨意滿足孩子的需求。
給孩子買東西,一定要有所克制,不要隨意滿足孩子的無理需求,或者當孩子看到什么,家長就會毫不猶豫的給予,這樣會讓孩子對物質缺乏認識。
2、克制孩子的占有欲。
如果孩子非常喜歡一樣東西,我們的想法往往是趕緊給孩子買一個,讓孩子玩,這樣的想法不對,越是喜歡的東西,可以不急于滿足孩子,讓他知道東西來之不易。
3、東西是可以借用的。
有些東西我們可以不買給孩子,而是與別的小朋友或者家長借用,然后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用過了還是要還的,讓孩子的腦子里有分享的概念。
4、吃東西要合理分配。
很多家長都習慣于將好吃的東西專門留給孩子吃,其實,這樣做往往是害了孩子,孩子心理并不一定不想和大家分享,只是家長沒有刻意去培養。
5、多和小朋友接觸。
要給小孩子創造環境,多出去與別的小朋友接觸,通過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以讓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讓孩子變得不再自私。
6、在班級擔任角色。
如果小孩子平時比較自私,家長可以跟老師溝通,讓孩子擔任一些小角色,為班級的同學服務,這樣以來,能夠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7、引導孩子尊重和關心長輩
要讓孩子學會享受時應首先考慮長輩,就餐時,好菜要先挾給長輩吃,舒服的位置讓給長輩坐;別人為自己服務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應盡可能提供幫助,逐步體會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
8、讓孩子學會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家長應指導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給爸爸媽媽倒茶水等,讓他體驗父母勞動的艱辛,懂得要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以便將來為家庭和社會多作奉獻。
孩子有自私的想法和心理實屬正常,家長應該理性看待,對孩子的行為積極的去引導和教育,幫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
1、注重行為習慣。我們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不要只是注重衣食住行方面,因為,孩子的好習慣養成更加重要,特別是孩子如果自私的話,將來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好改變。
2、找小伙伴相處。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能夠多與小伙伴交往,只有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才能讓孩子為人處世有所提高,如果只是與家人在一起,非常不容易提高。
3、學會與人分享。對于小孩子來說,自私就是不愿意與人分享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們應該這方面入手,教會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通過教育讓孩子明白道理,并及時給予孩子糾正。
4、注重教育方式。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盡量讓方法得當,對于孩子自私的事情,不能過于強硬的教育孩子,而是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慢慢引導孩子懂得分享,并讓孩子通過分享得到別人的東西。
5、必須堅持原則。家長可能因為孩子太小,不舍得教育孩子,所以就千方百計袒護孩子,尤其是老人更甚,其實,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必須堅持原則,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不能護短,更不能視而不見。
自私心理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弊大于利的,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意識到這點,告訴孩子這種心理的危害,并積極的去引導。
1、在生活中處處去引導
日常要求孩子去想著家人,甚至是家人后自己。堅持要求之后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孩子在家庭中的人際模式就會成為孩子在社會中,也就是學校的人際模式,孩子的問題都有可能解決。如果孩子還是無法做到,他就是那么自私,就是那么堅守自己的陣地。
2、當他面把問題攤開
如果以上的方法孩子做不到,那就可以用第二種方法了。親口問他,是不是在學校沒有朋友很不舒服可以跟他說:你可以繼續維護你的利益,不與別人分享與交往,你的東西還是你的東西,一點都不會少。但是你還是要接著孤獨,這也是你自己的一個選擇
另一個選擇就是你打開自己,與別人去分享,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分給你小伙伴,幫助自己要好的伙伴去克服困難,懂得去為朋友著想,朋友也會想跟你一起分享快樂。
3、在實踐中,學會自己選擇與決定
把不同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你直接告訴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你批評他錯誤的做法時,其實他內心是不愉快的,反而你把兩種選擇客觀擺在他面前,讓他自己做出新的選擇,他會覺得父母是在引導他,所以慢慢地也會去分享,不會那么自私了。
家長要引導孩子慢慢學會去承受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帶來的一切后果,拋棄自私的心理,多去分享。以上就是關于如何改變孩子自私的心理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如何讓孩子改掉自私的毛病
下一篇:青春期孩子自私任性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