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05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當孩子隨著年紀的長大,對外界的刺激比較敏感,處理不當容易產生自卑,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自卑心理時,千萬要引起重視,及時的幫助孩子疏導這種心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么解決孩子自卑的心理。
自卑到自信其實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離不開父母的耐心和堅持。這種長期積壓的心理問題,需要家長多加引導和教育。
1、多鼓勵孩子
孩子膽小不自信,我建議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注,養成成長型思維,有積極改變自己內在動機,逐漸給予孩子自信。
2、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的培養對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一個沒有興趣愛好的孩子是非常沉悶和自閉的,開發孩子的興趣愛好,會讓孩子對人生積極,自信心增強。
3、培養孩子的目標感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讓孩子經過努力完成。孩子努力完成后,就會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4、注重孩子自身的一些想法
因為父母沒有花費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和孩子相處,所以父母很難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經常會自以為是地采取一些強制性手段,以愛之名做一些讓孩子們感覺不被尊重的事情。
5、多鼓勵少打擊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父母總挑孩子的毛病,孩子肯定認為自己不行,肯定會自卑。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父母都要放在眼里,由衷地去鼓勵和贊揚孩子,這樣的孩子肯定越來越棒,越來越有信心。
6、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什么樣的環境塑造出什么樣的孩子,你看家庭幸福美滿的,孩子不僅性格好,各方面都很出色。所以父母們,如果你們真的很愛孩子,為了孩子的將來放棄爭吵,打架,好好努力改變自己,讓家庭變成和睦溫暖的港灣。即使過不下去離婚了,為了孩子也要向朋友一樣相處。孩子在好的環境下成長自然不會自卑。
任何一個孩子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的遺傳之外,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待養育孩子的態度,當孩子變得自卑時,家長一定要積極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耐心引導。
1、接納孩子的一切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道路,也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和缺點。作為父母,首先要意識到,沒有哪個孩子是完美的,自己的孩子或許在某些方面表現的弱一些,但很可能在其他方面有優點,父母不要用自己的評判標準去衡量孩子的好壞。
真正需要做的,是完整的、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一切,孩子的身高、長相,孩子的性格、習慣,孩子的學習成績和運動能力,只有你無條件的、充滿關愛的接納了孩子,孩子能夠體會到你的包容,才有可能放下內心的自卑,毫無顧忌的將最真實的自我展現出來。
2、放手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很多孩子的自卑,源于“我不會”、“我不敢”,而這背后的根源往往是因為家長的干預太多、幫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以至于孩子沒有機會、沒有條件來訓練自己的能力。
對于這樣的情況,家長需要做的其實很簡單,放手,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必要的指導,讓孩子有興趣、有意愿、有信心來獨自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反復的訓練,能夠極大地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強自信心。
3、積極的肯定孩子的行為
有不少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對孩子說出“你真棒”、“你太聰明了”、“你好厲害”這樣的評價語言,給孩子造成一種模糊的認知,但是在孩子稍大之后,達不到家長的預期的時候,又喜歡打擊、諷刺孩子的行為,就好比先把孩子捧上了天又摔到了地上,這樣的做法很不可取。
家長需要識別出孩子的哪些行為是指的贊賞、鼓勵的,進行針對性的肯定,比如說“你今天按時寫完作業了,時間控制的很棒”、“你今天主動倒垃圾了,能夠幫爸爸媽媽干活,媽媽很開心”,對具體行為的肯定和贊賞,有助于孩子了解,哪些做法是正確的、被激勵的,更有助于自信心和行為標準的確立。
4、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孩子是有獨立意識和想法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自主的意識和意愿會越來越強烈,作為父母,一定要放下“孩子年紀還小”、“孩子不懂事”、“幫孩子拿主意是為了孩子好”的想法,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意愿,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只要在不違反道德、行為、法律準則和家庭公約的前提下,應該盡可能多的讓孩子對自己的事務做出決定和取舍,只有讓孩子充分的體驗到自我的重要性和價值,才能夠幫助孩子逐步的走出自卑的困境。
5、不攀比、不傷害
望子成龍是很多家長的心境,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優秀、卓越的孩子畢竟是極少數,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密不可分。
作為家長,不應該苛刻的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一定要比誰強,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做好自己,給孩子做榜樣,才是更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不跟別人攀比,鼓勵孩子超越自我,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會有助于孩子自信心、自我認知的建立和形成。
在對孩子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同時,降低期望,給孩子營造寬松的學習、生活、家庭環境,能夠有效幫助孩子緩解自卑的情緒。
孩子的自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一定和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有關,對此,家長需要好好的反思,并積極的調整。
1、對孩子干預過多
有不少家長,要么因為自己的性格比較強勢,要么是對孩子的擔心太多,對孩子的行為、想法干預過多。比如說,年幼的孩子在剛開始學習奔跑、攀爬的時候,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傷,動不動就呵斥孩子不要到處跑跑跳跳,在孩子想要進行各種嘗試的時候,總是進行制止.
這樣的做法,容易導致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對于很多事物都心存畏手畏腳的心態,不敢嘗試,擔心遭到爸爸媽媽的批評,甚至由此懷疑自己的能力,產生自卑的心理。
2、跟別的孩子比較
這種情況的家長不在少數,很多家長在經歷了早期的高期望之后,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個人能力的發展不如預期,同時又看到別人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優秀的時候,總是習慣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跟別人家孩子的長處進行比較,不顧場合的評價、批評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帶來極大的打擊。
3、對孩子打擊、諷刺太多
這類家長,往往喜歡從負面的角度看待問題,對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取得的進步和成績,不是從正面的角度來鼓勵和肯定孩子,反而很喜歡打擊、諷刺孩子,“你做不到的!”、“就這點成績也拿出來說?XXX比你強多了”、“放棄吧,別白費功夫了”,這樣的話語說多了,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4、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還有一些家長,要么因為自己很成功,對自己對孩子都要求和期望很高,要么抱著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態,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要求.
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到多少分,一定要參加多少興趣班和培訓班,鋼琴必須每天練多久,一定要考到多少級,這樣的要求,往往會超出孩子當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極限,在達不到父母要求的時候,會嚴重懷疑自身的能力,導致自卑情緒的產生。
教育孩子一直都是一門十分深奧的學問,家長一定需要把握好恰當的方法,去進行教育。以上就是關于怎么解決孩子自卑的心理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怎么開導孩子的自卑心理
下一篇:孩子沒有自信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