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07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如果孩子出現了偷東西的行為,家長要及時制止、教育,積極的去引導孩子,及時解決問題,滿足孩子合理需求,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十歲孩子偷東西家長應該怎么處理。
小孩喜歡偷東西是個非常大的問題,這個毛病或能影響他的人生,所以必須及時糾正,切不可掉以輕心。
1、可以使用給孩子合理的零花錢。它的作用在于,可以在孩子和父母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允許他有自己的一定界限的決定權,就有了一個渠道可以去滿足和別人不同的自己。同時,當他有了一定的權利,就會有一定的責任感,學著規劃管理自己的需求。
2、和孩子深談如何和周邊的同學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誼,以及如何真正贏得他人的尊重感。當然,如果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在人群中贏得尊重感,就很難教孩子,因此,父母需要在這個部分進行自我學習。
3、適度考慮孩子群體的價值觀重點,幫助孩子來區分哪些需要考慮的群體價值觀,哪些不能簡單從眾。比如,小孩子要魔方,這和有些家長的價值觀可能有沖突,家長可能以為是簡單的玩具,擔心影響學習,就可能不同意購買。但如果了解到,他可能是老師提到過,并邀請孩子們了解并作為一項研習工具,也許家長也需要從其它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魔方,給孩子更多的理解。
做父母的碰到孩子偷東西這件事總是異常的生氣,而屢教不改更是會讓家長頭疼,擔心孩子變壞,對此家長應該保持冷靜,理性應對。
1、面對已發生情況,家長應盡量穩定情緒,不可大聲呵斥。
看見自己孩子偷東西被發現,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不敢相信事實,覺得臉面無光,怒火沖天,大聲呵斥懵在一旁的孩子。這樣做不僅僅把事情擴大化,而且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二次傷害,心理陰影會伴隨一生。家長應該冷靜下來,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并作出及時的教育和開導,讓孩子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2、做到單獨批評教育,公開獎勵表揚。
我們說,教育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對于犯錯的孩子,我們必須單獨批評教育,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以后被同伴笑話。當孩子表現優秀時,我們必須公開表揚,讓孩子感受大家對自己的支持和羨慕,自信心自然上來了。
3、給孩子建立物權意識和講解交易規則。
當孩子喜歡別人的東西,想要占為己有時,家長必須及早教育他們:這些東西是屬于別人的,在我們沒經得他們允許的前提下,是不能私自拿走使用的。如果很想得到,這就必須通過金錢交易或者以物易物的方式取得,這是要付出一定勞動和代價換來的。
4、讓孩子做家務換取適度的零花錢。
俗語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們一定要對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取財”和“理財”的正確意識。家長可以設立一些制度,比如按時完成作業、主動幫忙做家務、參加公益活動等行為,獎勵相應的零花錢。這些零花錢可以存進一個儲蓄罐中,用筆記本記錄存入和使用細節,讓他們從小就樹立了理財的概念。
孩子偷東西,有的是因為好奇,有的是因為博得關注,還有的是受同伴的影響,當發現孩子有“偷竊”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細致深入的了解根源,再采取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
1、對“偷東西”這種行為已經構成犯法沒有一個清晰的意識。
很多學生年齡尚小,對于偷東西這種行為對其造成的嚴重性,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界限。這些擺在商品架上的東西拿了需不需要用錢幣購買?偷偷拿了這些東西占為己有之后,是否會被責備或者懲罰?他們之前無人告知也無人告誡,所以模糊意識積累就釀造了初犯。
2、模仿同學、朋友或者家長親人不良“榜樣”。
一部分偷東西的學生,都是有一個帶頭作用的“榜樣”引起的。有的學生看見自己的同學、朋友出手行動成功后,嘗到了甜頭,于是便參與其中。有的學生看見自己的家長親人在未告知他人的情況下,無意有意拿了別人的東西使用,也會去模仿,心想他們都這樣做了,我為什么不可以這樣做呢?這便是引發偷竊的源頭。
3、學生自我需求和關注沒有得到滿足。
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游戲、動漫誘導的原因,想買相應的玩具而遭家長的一口拒絕,自我需求和自我關注沒有得到相對滿足,便萌生了偷竊的想法。他們可能直接去偷小賣部的,也可能偷已經擁有的同學或朋友的。
4、存在僥幸心理,貪圖好奇刺激。
少部分學生也會因為存在僥幸心理,像自己偷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別人并未發覺;或者一時貪圖好奇刺激,悄悄把東西放進了自己的書包中,覺得期盼已久的東西原來可以這么輕松就拿到了。當無人及時制止的時候,偷竊的源頭便生根發芽起來。
總之,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需要積極的引導和管教,不可掉以輕心。以上就是關于十歲孩子偷東西家長應該怎么處理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