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09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有早戀的問題,家長正確的引導是決定孩子終身幸福的重要條件。家長對于孩子的早戀問題,一定要理智的看待。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怎樣看待孩子早戀。
早戀并不可怕,關鍵還是在于家長的正確引導,尊重和理解才是一切事情迎刃而解的前提,家長要認知到這點,展開積極教育。
1、不必嚴防死守。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家長切不可以詆毀愛情,更不可以貶低孩子的交往對象,切不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破壞孩子的情感價值觀。
所以當孩子出現早戀問題時,無需嚴防死守,更不可以貶低孩子的行為,甚至強行破壞孩子的愛情。
2、尊重和理解是前提。
各位家長也曾經年輕過,自己的中學時代,必然也有讓你心儀不已的暗戀對象,回憶一下,當時的自己是如何看待和處理這份感情的。
相信不少家長當時的行為和孩子相差無幾。青春期,人類性成熟的開始,所以萌動對異性的愛是人之常情。對此,家長要保持理解和尊重的態度。
3、引入正向思考。
對孩子的愛情,保持理解和尊重的同時,也需要告訴孩子,愛情固然美好,但絕對不是生活中的唯一。作為學生,首要任務還是學業,掌握更多的知識,將來才能在社會中立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媽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種挑戰和問題。會變成災難還是機會取決于父母的智慧。家長要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并理性看待早戀。
1、渴望理解和交流。
青春期的少年,心理逐漸趨向成人,他們既想擺脫家長控制,又無法真正獨立,面對一些復雜的事情,他們還不能獨自處理。種種矛盾的想法,讓他們變得敏感多慮。他們渴望獲得平等的尊重,能夠有一個分享自己小秘密,解答疑惑的伙伴。
這種需求,家長們很少能夠重視。面對孩子的傾訴,很多家長都沒耐心聽完,或者拿出家長的架子,對孩子的種種行為進行否定和說教。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不愿意跟家長傾訴。這種傾訴慢慢就會轉到其他人身上,當找到一個能聊得來的異性朋友,就錯誤的將這種友誼理解為早戀。
2、了解和接觸異性。
青春期的少年第二性征開始顯露,生理上的變化引起了心理上的微妙變化。這一時期開始對異性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與異性更多的接觸、交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使一部分青少年將自己想象中的“未來伴侶”投射到班級中的某個人身上,效仿成年人的表白方式,在懵懂中開始一段感情。
3、獲得同伴的認同。
青春期有一種從眾心理,希望能夠融入到群體中,吸引周圍人的注意,獲得同伴的認同感。當周圍有人出現早戀,加之校園劇中的一些早戀情節,他們就覺得這是很正常的行為,。了不讓自己顯得“掉價”,沒有魅力,有的孩子甚至通過頻繁更換男、女朋友,當做炫耀的資本。
如果孩子有了早戀的苗頭,家長們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指責。從當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案例來看,大多數早戀的孩子都與家庭教育不當有關。孩子與家長缺乏溝通,或者教育方法不適合,導致了孩子內心缺少情感寄托。越缺愛的孩子,越容易早戀。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體逐漸發育,心理也產生了變化,渴望去了解異性,獲得認同,這是情感發育的正常表現,家長們應該理性看待。
1、不要一味指責,多與孩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時候,家長越反對,孩子越要對著干,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后果。所以家長應該冷靜下來,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在生活中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找到共同的話題,接受孩子的各種奇特想法,讓孩子在家里就能找到傾訴的對象。
2、科普正確的性觀念和戀愛觀
家長應該坦然跟孩子講明,與異性交往應該有界限,借助書籍或視頻,給孩子進行青春期性教育,不要覺得這些話很難說出口,與其讓孩子從其他途徑得到片面的性知識,不如家長告訴他們科學的性知識。
運用身邊的例子給孩子對比一下早戀與學習的不同結果,應該讓孩子明白,青春期的愛慕是短暫的,學生階段的重點是學習,只有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在未來婚戀中有更多的選擇。
孩子早戀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家長不必上綱上線的去一味指責和“棒打鴛鴦”,耐心引導和溝通。以上就是關于怎樣看待孩子早戀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