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15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性格本無好壞之分,但是家長往往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都有著天生的惶恐和不安,害怕孩子不合群,不能與人友好相處。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改變孩子的內向性格。
孩子的內向性格并不是多么大的事情,家長不要大題小做,學會去尊重每個孩子的性格,耐心引導孩子變得開朗外向。
1、孩子內向,大都是因為父母家人的影響。嬰幼兒時期,如果孩子過度依賴父母和家人,會造成其日后獨立性降低,這對培養一個外向的孩子是不利的。所以嬰兒時機就應讓他多接觸外界,多與生人接觸,以后才不會怕生。
2、以自己為榜樣。父母如果不熱愛交際,很難給孩子創造一個善于交友的環境。如果父母性格外向、善于交際,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接觸他人的機會,孩子在這種環境成長下更愿意與他人交流。
3、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孩子內向多是因為不自信,怕自己交談過程中說錯話,被別人嘲笑。了解他所關心在意的事物,在此方面激發他的自信心,這會使孩子更加開朗。如果孩子有什么特殊的習慣或做了某些不明智的事,也不要以此為笑柄刺激他,避免他產生自卑情節。
4、父母也不應過分嚴厲,如果父母經常性制止孩子的發言,會讓他認為自己過多的說話是一種錯誤,漸漸的話越來越少,將自己封閉起來。所以不要讓孩子以說話為恥。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潑開朗,自信大方,但是現實總是與想象相反,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
1、孩子多進行溝通
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心理比較脆弱,害怕表達錯誤,大家不喜歡自己,所以不敢表現自己,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害怕出錯。因此,作為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鼓勵孩子多交流,慢慢的孩子就會有所改變。只有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后,我們才能做到“對癥下藥”,讓孩子變得開朗起來。
2、多帶孩子接觸外界
很多孩子過于內向的原因是因為太過孤獨,缺少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想要改變這種狀態,家長就要讓孩子試著多與外界交流。經常帶著孩子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可以使孩子在潛意識中形成主動與人交流的習慣,當他養成這種習慣后,再將他放入陌生環境的時候他自己就會與人主動溝通。
3、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孩子安全感都是通過父母身上所獲得的,所以不管父母的工作有多忙,也一定要多花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可以周末的時候帶孩子出去玩,或者是陪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那么他也更有自信去打開自己。
孩子的性格本身沒有好壞的,家長對于內向的孩子,不要帶有偏見,更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簽,應該耐心積極的去引導孩子,尊重孩子,多鼓勵孩子。
1、給予孩子恰當的鼓勵。比如今天孩子問了路,就要獎勵他,讓他認為與人交流不是一件難事,并且能夠得到獎勵,讓他更加喜歡與人打交道。
2、讓孩子變得更外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強迫他們與人交流,這樣只會加重他們的內向,相信家長的正確引導,能夠讓孩子越來越開朗。
3、要改變過于內向的性格特征,首先要有信心。既然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那么也同樣可以改變。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4、要改變原有過分刻板、單一的生活方式,廣泛結交朋友,尤其應多接觸那些心胸開闊、性格開朗的人。通過積極主動的交往活動,不僅可獲得歸屬需要的滿足,而且還會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逐漸形成開朗、幽默、直爽的外向性格特征。
5、要善于改變自己的處世態度和行為方式,盡量避免給人一種孤芳自賞、自詡清高的傲慢印象。與人交往時,要學會尊重別人,試圖帶著“我比別人強”的態度與人交往,只能導致被人拒絕、遭人冷遇的結果。
6、要學會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式,不要遇事總悶悶不樂,將所有心思封閉在“自我”之中。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沉默不語、郁郁寡歡,別人就不愿接近你,因為別人可能以為你需要安靜,誰愿冒擾亂別人的寧靜之嫌而惹人厭惡呢?
7、要學會與人相處,還要善于觀察別人的喜好與行為特點,了解什么樣的話題對方最感興趣,這樣,與人交往時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覺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為朋友。
面對孩子的內向,家長要保持耐心,積極的引導孩子,對孩子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以上就是關于如何改變孩子的內向性格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