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17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近些年,孩子出現厭學問題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作為家長,應該積極的想辦法去幫助孩子解決厭學情緒,去了解孩子在學校是否受到排擠,學業壓力大,家長要多和老師溝通,找到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厭學該咋辦。
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對孩子的行為積極的引導和教育。
1、理解孩子的狀態。跟孩子充分溝通,理解孩子目前面臨的各種的壓力和困難,支持、接納,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和宣泄。
2、給予鼓勵和認同。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真誠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不足之處表示理解和支持,幫助孩子完善自我身份的認同。
3、學會給孩子減壓。結合孩子的能力,對學習不提過高的要求,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時間,幫助孩子減壓。同時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使他們能自主地區分輕重緩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
4、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善于思考,而非被動接受知識,以此提升學習的效率。孩子在學習中有了成就感,就會有學下去的興趣。
5、幫助孩子應對困難。當孩子眼中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再告訴他要振作、不要逃避,大多是徒勞的。他更需要的是外界給予理解、接納和共情。和孩子溝通知道問題所在,才能真正著手,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習的任務越來越繁重,學習的知識點逐漸增加,學習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這個時候,孩子偶爾出現厭學情緒是很正常的,家長要正確看待。
1、冷靜疏導孩子的厭學情緒。
“我和你爸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平時家務都不讓你做,你怎么這樣對我”?“你說你除了學習,出去還能干什么?”發現孩子厭學,很多家長習慣訓斥、責罵,但往往事與愿違。家長應先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分擔孩子的煩惱。
把厭學當作成年人“不想上班”的心情一樣自然看待,不要過度緊張。孩子不是鋼鐵俠,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年年備考的長線戰役中,孩子偶爾也會感到疲倦。可以的話找個時間,陪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興趣活動,讓他先發泄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和他好好溝通。
2、啟發式提問找到厭學原因。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問孩子為什么厭學,他們都不愿意和你說,其實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
可用“怎么了、怎么樣、什么”替代“為什么”,如:關于你的學習,你有什么規劃嗎?關于你要完成的那些作業,你打算怎么解決呢?是什么讓你有這樣的心情呢?這樣提問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慢慢引導孩子自己說出厭學背后的故事。
3、培養孩子的興趣,增強抗壓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舒緩壓力的方式。從小父母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具體的如繪畫、書畫、鋼琴、吉他樂器、籃球、羽毛球類運動等。
一旦孩子在課堂學習中疲倦了,可以通過興趣活動調節,讓自己在參加興趣活動中找到滿足感,有自己喜歡和堅持的事,孩子不容易被社會不良因素影響。另外,孩子選擇了某項興趣活動,那么請讓他堅持下去,不要對什么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
4、教會孩子勞逸結合地學習。
給孩子適當的壓力,通過陪孩子看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分享會、書籍等,讓Ta看到學習的樂趣,教給孩子高效的學習方法。家長可征求孩子意見制定一張學習計劃表,合理安排課業學習和興趣活動的時間。
如上午給孩子安排兩個小時做卷子,剩余的時間可以讓孩子去戶外散步、聽音樂、看電影、閱讀課外書籍、陪同學運動等。特別是周末,應該讓孩子適當放松緩沖,但放松的時間要把握好。
5、保持與老師的良性溝通。
保持與老師的聯系,特別是在期中考、期末考等重要考試節點。不要只問老師的成績,多聊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如上課的狀態、與同學間的關系等。如了解到孩子的厭學與老師的教學或態度有關,也不要氣憤地跑去學校找老師麻煩,一定要冷靜處理:一是將孩子目前的情況婉轉告訴老師,引起老師對孩子的重視。二是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理解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孩子樂觀接受改變。
6、縱向看待孩子成長。
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比較,縱向看待孩子的改變,比如單科學習成績的進步、好習慣的養成等。進步了,進行獎勵,如一次旅行的機會、一本他喜好的書籍等,注意物質性的獎勵應適當,精神鼓勵為主。退步了,和他心平氣和地分析問題出在哪兒,是對知識的理解不足,還是自己粗心,找出問題就要馬上解決。多看到孩子的成長、優點,及時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
孩子出現厭學的情緒是很正常的,家長需要理性看待,積極的去分析原因,并對孩子的心理及時的疏導。
1、一味地實行高壓政策
整天跟孩子灌輸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覺得學習是個負擔,不愿繼續
2、期望值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理所應當,但也不能過度,該讓孩子休息的時候最好不要過多壓榨,給他們留一點調節自己放松身心的時間。
3、過于溺愛
有些家長喜歡陪讀,督促孩子的學習。但是這種行為不但對孩子的學習無益,還會養成對家長的依賴性,喪失獨自處理問題的成就感。
4、對學習目的定向有失
有時家長會對孩子說:“你要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掃大街刷盤子去了。”這樣的話,不但會養成孩子對學習的功利性認知,還會造成其對環衛工等職業人群的輕忽,并不利于他今后的發展。
對于厭學的孩子,家長作為過來人,一定要理性客觀的看待,耐心引導教育。以上就是關于孩子厭學該咋辦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