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17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如今的社會,社會環境比較復雜,家長更應該格外的關注孩子的舉止行為,心理活動。玩手機,多數孩子都是玩游戲,肯定會影響學習和生活,家長應該適當的干涉,適當的給他講道理,多溝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管教沉迷游戲的孩子。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凡事都講究原則和分寸,家長要明確孩子玩游戲的尺度,耐心引導和教育。
1,適度禁止
大人越是禁止孩子玩,越是用打罵等嚴厲手段控制,電腦、手機、游戲對孩子的誘惑力就越大,甚至有的孩子會偷偷跑到網吧之類顯然不適合孩子去的地方去玩,而孩子接觸這些的欲望越是得到滿足,無節制玩樂的欲望,反而不會那么強烈。
2,適度許可,滿足孩子的游戲欲望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而且越是禁止誘惑就越大,爸爸媽媽不如采用適度許可的方式,滿足孩子的游戲欲望。
不要一聽孩子想玩游戲就馬上豎起警戒線,把玩游戲和“網癮”、學壞、耽誤學習等純負面的現象掛起勾來——適度地玩游戲,和那些最糟糕的狀況,距離還有十萬八千里呢,如果沒有情感上的缺失、親子關系上的嚴重問題,一個僅僅是適度玩游戲的孩子,不會成為網癮少年,就像是休息時間喜歡打打小麻將的成人,只有極少部分,會成為不折不扣的“賭徒”一樣。
3,建立“時間安全”界限
孩子開始接觸游戲,大人就需要和孩子一起,建立時間上的安全界限。一個至關重要的時間界限是:上學日,不可以玩。
4,建立“游戲安全”界限
不少游戲確實有不適合孩子的因素,這也是不少父母談游戲色變的重要原因。但也確實有很多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玩兒的游戲,爸爸媽媽也不需要完全禁止,告訴孩子你們還小,并不是所有游戲都適合你們,爸爸媽媽允許你們玩游戲,但必須玩適合你們的游戲。同時告訴孩子要選擇適合的游戲伙伴,選擇同齡的游戲伙伴,會安全得多。
對于孩子的教育,從小就要抓起孩子玩手機玩游戲的現象,當孩子沉迷玩游戲深陷其中的時候就已經晚了,那個時候家長的打罵已經不管用,一味的說教只會讓孩子更加厭煩
1、做好親子溝通。
爸爸媽媽試圖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交流關于成癮的問題。比如了解孩子的心理,可以知道孩子在玩什么網絡游戲,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些游戲是否真的好玩。應鼓勵家長認識到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在孩子對互聯網依賴的形成和戒斷中的作用。
2、正確識別危害。
識別過度沉迷游戲的不良影響,例如忽視學習、損害身心健康,讓他們對沉迷游戲的危害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3、盡量控制。
父母和孩子協商一個計劃,在一段時間內逐漸減少他們的上網時間,以減少偶爾或不使用互聯網。如果您的孩子不想長時間停止玩游戲,您可以嘗試提前5-10分鐘與您的孩子協商,在任務結束后停止游戲。不要強行終止游戲,以免引發孩子的反抗。
4、轉移孩子注意力。
在放棄一個習慣的時候,這個習慣還是有很大的誘惑力的,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我們需要用新習慣取代舊習慣的滿足感。專注于培養新的愛好和習慣。父母可以通過鼓勵孩子發展其他興趣和參與各種有趣和有意義的活動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前提是孩子對他們感興趣)。教你的孩子生活有很多方面,你的生活不僅限于游戲。
5、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過分依賴游戲,認為孩子或患者自己認識到了游戲成癮的癥狀,家長也可以考慮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帶孩子確定是否成癮,以及其他相關問題,如果有可以進行專業的心理干預治療。
電子設備,確實是這一代孩子無法繞過的產品,電子產品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擔憂,最典型的是網絡游戲,家長需要耐心的引導孩子正確認知網絡游戲。
1、家長在孩子的“脫癮”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須打破原來一味地打罵埋怨或者放縱溺愛的傳統做法。家長應該定期與孩子交流、創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環境、滿足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游戲等方面的需求。
2、主動和孩子溝通一下,看看孩子對目前狀況的感受,覺得手機是什么樣的,覺得學習應該是什么狀態等等。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應對沉迷手機這件事情。
3、許多父母教育方式過于簡單,要么一味溺愛、放縱,使孩子養成任性、不成熟的性格,不能合理應對外界事物;要么對孩子嚴加看管,甚至將其關在家里,不能出門。一旦孩子網絡成癮,便恨得咬牙切齒。
4、父母身為監護人,職責就是教育孩子,如今孩子變壞,是不是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在孩子出現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的認識上是存在問題的。我們不能把責任完全歸咎于孩子,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問題,99%是父母的問題。我們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而不是對孩子失望的泄憤。
對于孩子沉迷游戲的問題,家長要耐心引導和教育,針對孩子的問題,耐心開導和管教。以上就是關于如何管教沉迷游戲的孩子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