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20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無論孩子是因為哪種原因所導致的膽小內向不自信,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們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情,并且不要讓孩子自己認為自己的性格存在問題。下面為大家解答孩子為啥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這個話題吧。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對于內向型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跟孩子說話的語氣語調,內向型孩子最容易受傷害,如果家長跟孩子說話語氣重。
1、常帶有責備情緒,孩子會變得更加膽小、內向,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其次,家長要起好榜樣示范作用,比如孩子不想跟人打招呼,不主動跟老師鄰居問好。我們不要指責孩子說:
2、“你怎么這么沒禮貌。”我們可以先自己主動示范,主動問叔叔阿姨好,老師好,漸漸地,孩子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會主動向人問好。當孩子主動向人問好時,我們要及時肯定孩子的行為:
3、你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你主動跟阿姨問好,阿姨會感覺很溫暖。第三,盡量忽略孩子的缺點,放大孩子的優點。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所以,面對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的特點時,我們盡量不要指出孩子的這些特點,比如說:你怎么這么膽小。
1、其實,不管孩子是什么性格類型,都沒有好壞之分,只能稱其為特點。任何不好的一面,都有他的正面資源。一個內向的孩子,往往內心情感豐富,辦事沉穩,不容易闖禍,這都是優點。
2、也不要當著孩子跟別人說:我家孩子很膽小,不自信。甚至也不要背著孩子跟其他人傾訴孩子的這些表現,因為父母的任何情緒與感受,
3、都有可能傳遞給孩子。而當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好時,我們要及時肯定、欣賞、贊美、認可孩子的良好行為,孩子便能逐漸朝好的一面發展,并變得越來越自信。孩子是先天的內向性格,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不敢坐很高的滑滑梯……我每天帶著孩子去各種場合游玩,每次接到一些幼兒園的親子活動邀請。
1、加上孩子1歲前安全感不足,導致孩子1歲多的時候,表現出明顯的膽小、不自信行為,比如見到陌生人就躲,別人說話語氣稍微重點就哭,看到別的孩子在一起玩往往只在旁邊觀察不敢靠近,不敢蕩秋千。
2、孩子2歲左右剛學會叫叔叔阿姨……的時候,每次見到人都叫過不停。可這股新鮮勁過去,到了三歲多的時候見到人反而不叫了。見到樓下爺爺奶奶要他叫,不作聲,送到幼兒園,我跟孩子說:
3、“跟老師說早上好!”孩子也不叫。我本來也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見到人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微笑,可是我朝別人笑孩子并看不到呀。
最后,于是,我每天主動跟別人說:“爺爺早上好,奶奶早上好,老師早上好,阿姨早上好……”漸漸地,孩子也跟著我叫。以上內容就是孩子為啥不愿意和父母溝通話題,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