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2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說謊,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會遇到的問題,也往往讓父母困擾。當孩子出現說瞎話、說謊話的現象時,大多數父母都會火冒三丈。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撒謊應該怎么引導。
當孩子出現撒謊的不良行為習慣時,家長不要過于擔憂,掌握好合適的方法,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1、真誠溝通,不要壓迫
有些家長比較嚴厲,在孩子犯錯時,經常用責罵和懲罰讓孩子記住教訓,很少關心孩子的內心。這樣教育治標不治本,孩子迫于威壓妥協,很難真正認識到錯誤。甚至在下次犯錯時,會因為害怕,養成說謊的習慣。
2、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簽
不要因為孩子的幾次謊言,就貿然的稱呼孩子為“小騙子,說謊精”。這種攻擊型的標簽不僅不能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反而強化孩子說謊的欲望,“既然你說我是說謊精,那我就天天說”!
3、謹言慎行,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千萬不要用“謊言”教育孩子,孩子害怕吃藥,就隨口哄騙說“藥不苦”,孩子害怕打針,就說“打針不疼”。
小孩子的世界很小,大人怎么做,他們就會怎么學,你要是經常說謊,說話不算話,孩子就會以為這是對的。因此,當著孩子的面時,家長一定要謹言慎行。
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勇敢承擔責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識、品質。但是,大多數孩子在撒謊選擇撒謊,都是為了逃避,因此家長針對孩子撒謊的問題,應該積極引導和教育。
1、切勿急躁
家長應該先了解清楚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了解清楚孩子犯錯誤的原因和動機。只有這樣做,家長才可以“對癥下藥”,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2、切忌包庇、賞罰分明
在孩子做錯事情之后,有一些家長會找各種理由來包庇孩子。特別是爺爺奶奶,對待孩子都是“隔代親”,特別溺愛,面對孩子的錯誤更是會袒護孩子。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想要逃避責任,因為孩子知道,犯錯了也沒事,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自己收拾爛攤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以“鼓勵”為主,“懲罰”為輔助,給家長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家長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孩子才會有勇氣去承擔責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不要去否定孩子或者一棍子打死,而是引導孩子反思,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情后應該怎么做。
3、多陪伴孩子
很多家長為了生活不得不選擇在外奔波、背進離鄉,一年到頭與孩子見面的機會是少之又少。哪怕不需要背進離鄉,家長也要加班到深夜才能回家,這個時候的孩子早早就進入了夢鄉。
哪怕不需要加班了,家長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也是躺在床上睡懶覺、玩手機,與孩子之間幾乎是0交流0溝通。而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對家長是有很強的依戀感的,他們需要通過家長對自己的關注來確認自己是否被愛。而被忽視后的孩子,就會撒謊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希望以此得到關注和陪伴。
所以,家長平時也要花一些時間去陪一陪孩子,如果是在外地工作可以多和孩子視頻聊天。如果就在家附近工作,那么家長下班后,也要盡量抽出時間陪孩子,哪怕只是10分鐘的簡短聊天,孩子也會感覺到被愛、很幸福。
說謊不是一兩次就可以養成的習慣。這種現象是長時間積累造成的。因此只要知道孩子在說謊,就一定要找出原因,采取合適的方式來引導和教育。
1、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
孩子的說謊往往并不是為了故意傷害他人,父母不要輕易將孩子的說謊行為與品質劃等號,不能因為某一次謊言就給孩子定性。這樣做不但對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到了負強化的作用,可能會促使她今后更多地說謊。
2、弄清說謊的原因
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后果而說謊時,父母應了解孩子的需要,制定更實際的規則。另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3、給孩子補救的機會
如果孩子發生行為性說謊,家長一定要相信孩子會改正錯誤,給孩子提供補救方案并實施方案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小孩自省,同時也可通過給予小孩設法補救方案的機會,讓孩子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養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
4、讓孩子學會反思
當孩子做錯事,為逃避責罰而說謊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分嚴厲。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也不能立竿見影地改變孩子的說謊行為,相反還可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說謊來逃避責罰。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次錯誤“做文章”,既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又不失時機地利用說謊行為開發孩子的智力。
面對孩子“說謊”,家長要耐心的引導和教育,采取合適的方法積極處理。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撒謊應該怎么引導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