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24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當孩子膽小缺乏自信時,其實大多是孩子的心理缺乏安全感所導致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要照顧孩子的安全感、照顧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嘲笑孩子,要積極引導孩子。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孩子膽小缺乏自信該怎么辦。
當孩子出現膽小缺乏自信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對孩子過多的責怪,掌握好合適的方法積極引導和教育。
1、我們需要讓孩子適當的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尤其是一些對抗性的體育活動,比如說籃球、跆拳道等等。無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當他們的體力優于同齡人的時候孩子就會由內而外的散發出自信也就不會膽小了。
2、父母要起到帶頭作用。孩子特別愛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影響極大。父母可以坦率地承認自己也曾害怕過某些東西,但現在已經不害怕了。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這些事物的人,恐懼的心理便會得到克服。
3、我們鼓勵和支持孩子,激發他們的勇氣。當孩子表現出恐懼時,家長應及時鼓勵孩子;當孩子表現出一點克服恐懼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及時表揚。
例如,如果一個怕黑的孩子敢在沒有開燈的房間里獨自走來走去,此時父母會對孩子大加贊揚。父母的贊揚激發孩子們克服恐懼的勇氣。
4、我們也要學會接納和肯定孩子的情緒。接納和肯定孩子膽小、怕黑的情緒,是邁出解決問題的比較重要的一步。可能有的家長面對孩子膽小的時候會說,“有什么可怕的”,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對孩子而言卻是巨大的恐懼。
很多孩子出現膽小的行為,其實是很明顯的。因此,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需要盡快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1、父母要做好表率。
可以想象,一個家庭里面父母本身就是性格內向膽小的人,他們的小孩比較大膽的可能性就很小。很多媽媽們看到蛇、老鼠等動物是反應強烈,小孩看在眼里也會覺得動物很可怕,不敢輕易接觸。
父親如果在日常交際中也畏首畏尾,比較怯弱的話,對孩子只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馬上就能仿效爸爸的做法,在與人交往中比較被動。所以,要想孩子擺脫怯弱,父母自己首先就應該做好表率。
2、家長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
因為會導致小孩性格更加內向、膽小,家長應以鼓勵、啟發式的教育為主。善于發掘小孩在天賦方面或特長方面的優點,發現優點后,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讓小孩增加自信心。
3、鼓勵孩子和其他的同伴一起玩耍。
孩子不是獨立的個體,四歲孩子更是非常愛玩的年紀。小孩子之間也是有共同語言的,不管他們之間交流的是什么,只要他們愿意一起玩耍就是好事,所以家長最好在節假日,或是周末周日多帶孩子去和其他人接觸,接觸的多了,孩子就自然了,就不會害怕見到生人了。
4、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需要去除偏見,從“心”接納。
提起交往,家有內向孩子的父母總顯得格外焦慮,常常出現推卸責任歸咎他人未能教育好孩子的情況。這一點首先是要擯棄的,既氣壞了自己,還會往相反的方向相去甚遠……事實上,內向并不是交往的天敵。
孩子的性格培養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當孩子出現膽小缺乏自信的問題時,家長要多去反思自身,耐心的引導和教育孩子。
1、孩子日常見的人太少。
家庭環境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性格和氣質,如果孩子的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是比較內向安靜的人,那么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會遺傳這一特質。
家庭成員比較喜歡宅在家里,導致家庭社交模式相對窄化,接觸到了人也相對較少,孩子也因此在社會特性上更容易遺傳家族的行為模式。
2、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
現在,經濟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是他們父母的寶貝,特別是獨生子女。因此,很多父母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保護孩子,確保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安全。他們從小就憂心忡忡。
孩子敲打、觸摸或吃了不干凈的東西。不允許這樣做或那樣做。雖然這是父母的好意,但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好的,孩子會逐漸缺乏自立,不敢挑戰新事物,會越來越沒有勇氣,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的性格有點僵化。
最終,孩子越長大,就越膽小,害怕生活,甚至有的孩子會變得內向或內向。自卑傾向,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不要過度保護,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都要保持平常心,理性的應對。以上就是關于孩子膽小缺乏自信該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