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26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玩手機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有些孩子玩手機是因為沒有自己特別喜歡做的事情,而手機游戲正好填補了自己空虛的心靈,想要幫助這些孩子遠離手機,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沉迷手機如何處理。
當孩子出現沉迷手機的情況,家長要掌握好合適的方法耐心的引導和教育,積極的幫助孩子溝通和積極問題。
1、耐心溝通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玩游戲特別開心、特別投入的時候就氣不打一處來。在孩子玩手機很興奮的時候進行溝通,往往會失去良好的效果。建議家長要選擇在孩子情緒穩定、時間相對完整時進行溝通。
2、以身作則
我們可以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關注到自己身上,因為父母的行為方式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先管理好大人自己的行為,形成一種學習的“場”,自然而然會影響到孩子,也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
3、做約定
可以與孩子做個約定,可以玩游戲,但是玩耍時間是需要“購買”的,用學習時間來換取玩游戲的時間。比如可以學習1個小時,可以得到0.5-1小時游戲時間,視情況而定,而且每次學習和玩游戲的時間都要記錄下來。
4、明確賞罰規則
規定好賞罰的細則,沒有賞罰的規則難以長期遵守。孩子一星期能按規定使用手機,就獎勵到外面吃一次喜歡的美食或玩一回;如果違反規則,要禁用手機兩天。賞罰必須要如約兌現,孩子才會尊重規則。
5、業余時間父母要多陪伴孩子
現在的孩子很多屬于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除學習外無事可做,又沒有人陪伴,父母只忙工作。他們無聊了卻沒人和玩,只能玩手機。父母在業余時間陪陪孩子,孩子就會感到幸福,父母可以在家和孩子玩游戲、讀書,也可以和孩子到戶外運動。
手機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每個人都沉迷于自己的虛擬世界,強制孩子停止玩手機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要采取合適的方法,積極的教育和引導孩子。
1、轉移注意力,培養其它興趣
作為家長來說,如果能發現孩子有其他方面的興趣,應當盡可能的給予支持和鼓勵,以此來減輕孩子對于手機的依賴,不能把手機當做哄娃神器。對孩子來說,可以多讓他嘗試不同的興趣,比如輪滑,美術,跆拳道等等,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2、家長要做個好榜樣
如果不想孩子玩手機,那么父母就要做個好榜樣。工作回家后,大家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只要孩子在身邊,最好都不要玩手機。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不想讓孩子沉迷游戲,自己就先做到,不沉迷手機。
3、別把手機當做獎勵孩子的籌碼
很多父母在孩子搗蛋調皮或者叛逆時,喜歡用手機作為籌碼。當孩子不吃飯、不聽話時,以讓孩子玩手機為交換條件讓孩子聽話。如果孩子每次叛逆都能得到這樣的‘獎勵’,那么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對手機形成依賴。
4、鼓勵孩子多運動
運動產生多巴胺,可以提高人的快樂興趣,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狀況,選定日常鍛煉項目,持之以恒養成鍛煉習慣,例如游泳、跑步、競走、爬山、球類運動等等。
5、耐心勸導,積極溝通
孩子沉迷于手機,家長著急在所難免,但是在勸誡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可以先和孩子溝通一下最近的心理狀態,排解孩子的壓力,然后再針對玩手機一事提出自己的建議。不要一味責罵,更不要對孩子說很多喪氣話,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當孩子出現沉迷手機的問題,家長不妨先從自身找問題,耐心的解決和處理,積極教育,幫助孩子改掉沉迷的壞習慣。
1、家庭氛圍不好
調查中發現,父母關系不和、單親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網絡成癮的現象。因為家庭氛圍不良,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孩子就不愿意待在家里,于是上網就成了他們的最好選擇。
2、無人陪伴,無聊
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很多時候都會無所適從,很孤獨,手機中各種紛繁復雜的新聞趣事,還有眼花繚亂的游戲,自然要比捉泥鰍來的有趣的多。
3、來自父母的行為習慣
大多數的小孩有手機依賴的影響,來源行為習慣影響。父母無意識的掏手機,玩手機這些行為動作,小孩都看在眼里,受到父母的影響,孩子也會不自覺的掏出手機玩手機。
4、學習壓力大
學習跟不上進度,壓力越來越大。這樣的壓力,無人傾述,無處宣泄。在手機上,他可以和網友傾訴,可以在游戲上找到成就感與自信心。
對于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家長要辯證看待,理性引導,耐心分析。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沉迷手機如何處理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不愛學只想玩手機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