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28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根據研究表明,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會挫傷孩子的創造力,甚至會會改變孩子的性格。因此,如果孩子沉迷手機,并且暴躁孤僻,那家長就得注意了,很可能是孩子沉迷手機脾氣暴躁。
當發現孩子有沉迷手機等行為時,家長最好像以下這樣做更合適。
1、首先,千萬不能送孩子去所謂的戒網癮學校。那種粗暴簡單的管理模式,只會扭曲孩子的心理、把孩子逼到死角,沒有一點真正的幫助。面對手機游戲上癮,而性格暴躁的孩子,家長不妨試試這樣做。
2、走出去,曬曬太陽、談談心。如果孩子不拒絕,那就成功一半了。從現在起,設置一個親子時間,可以是周末,可以是飯后,曬曬太陽,聊聊天。從身邊的閑事談起,不要引起孩子反感,聊聊電影電視,甚至吃的喝的都可以。談什么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形式可以拉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孤僻的心靈打開一扇門,降低對手機的依賴。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孩子出去旅旅游。旅游可以開闊見聞、增長見識。如果在旅游的地點和形式上,父母能有意識的進行選擇的話,就可以巧妙地培養孩子的堅定、毅力。同時,在于父母的親密接觸之下,也可以讓孩子更多的反省自身的狹隘與幼稚。
4、選一些有深度的好片子,陪孩子一起看電影。孩子之所以對手機產生依賴,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外面的世界對他刺激不夠,父母長期的無效陪伴與代溝,讓孩子的心里倍感孤單,這個時候他只能去求助于手機游戲帶來的認同感。身為父母應當認真反省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去尋找一些發人深省的好片子,陪孩子一起看。看過以后可以和孩子聊聊電影,聽聽他的想法,談談你的見解,做孩子的引路人和導師。
當孩子孩子沉迷手機脾氣暴躁,作為父母的應該找到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夠幫助他、陪伴他,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1、很多父母應該都有同感,孩子好像自從接觸了手機游戲之后,不僅變得沉默寡言,不愿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而且脾氣也變得十分暴躁,動不動大發雷霆,父母說一句就要摔東西,把自己鎖在房間里,甚至是離家出走……
2、這么一說,那手機游戲就是孩子叛逆發脾氣,不聽管教的罪魁禍首?其實不然,雖說孩子脾氣暴躁與游戲難逃干系(畢竟游戲里面有許多暴力畫面),但是細想一下,游戲其實也只是一個導火索,即使沒有游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就能順風順水嗎?孩子就能自覺在家寫作業學習嗎?沒有游戲,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玩具或者智能機器等等……
3、既然手機游戲只是個導火索,那炸彈又是什么?很多個案咨詢的家長都有跟我反饋過這樣一個情況:每次一看到孩子玩游戲,玩手機,就忍不住一肚子火想要爆發。這就是一顆炸彈。父母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又怎么能奢望孩子做好呢?
4、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必須知道的一點: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方式,決定了溝通的效果。設想一下,現在有一個長輩氣急敗壞指著你的鼻子破口大罵:“你為什么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能不能讓我省心點?什么時候你才能成才?”聽到這樣的話,相信第一時間很多人的心情都是非常不爽的,甚至可能會想著破罐子破摔:既然你都不相信我能做好,那我干脆不做了。
5、同樣的道理,當孩子玩手機,我們走到他的面前,以一種咄咄逼人的語氣去指責他,那么孩子也是聽不進去的,哪怕我們說的話都是為了他好,在孩子看來,我們也只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也是一個不可理喻的長輩。其實是因為孩子從我們身上感受到了焦慮或者負面情緒,帶給了他煩躁或者痛苦的感受,所以,他就把父母當成了煩躁痛苦的根源,排斥且抗拒。
認識了孩子沉迷手機脾氣暴躁背后的原因,接下來就是對癥下藥,采用科學合理方法去引導沉迷手機脾氣暴躁的孩子。
(1)在管教孩子過程中,千萬不能緊盯著孩子的問題不放,孩子沉迷手機,你強行管控手機;孩子情緒敗壞,你歇斯底里怒吼;孩子不愿溝通,你強迫孩子溝通,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費力不討好。
(2)只有無條件接納孩子、深入地了解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比如游戲種的角色或經典句子,與孩子成為一類人,說孩子能聽懂、愿意聽、能共鳴的話,我們才有機會重新贏得孩子。
(3)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當孩子思維或情緒呈現出積極正向的依據或信號,哪怕是點滴的進步與改變,父母一定要手起刀落,乘勝追擊,幫助孩子建立有利于進一步改變的自我評價與自我意向,唯有如此,改變才能持續發生!
總之,很多孩子在沉迷手機后,自己甚至都沒有發現自己脾氣變得很糟糕,這時候為了情況進一步惡化,家長的導向作用就顯得很重要。以上就是孩子沉迷手機脾氣暴躁的相關話題,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