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8-29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階段中一個非常關鍵且特殊的階段。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就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其中有一個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卻又較為普遍的現象——厭學。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青春期男孩厭學怎么辦。
對于厭學這個問題,作為家長,要積極的幫助孩子解決,孩子厭學無非就是喪失學習興趣,在學習當中無法收獲成就感,家長要理性看待,積極的去應對。
1、理解尊重孩子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
首先,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孩子發展的天性。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問題,只有做到真正理解孩子,你才能能夠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溝通,而是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與他平等溝通,這樣才不會使孩子對教育產生逆反心理。
2、多多鼓勵孩子,幫助他樹立自信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取得長足的發展,所以有的家長會想當然的覺得應該經常批評孩子,才能讓他有更大的空間,其實不然,首先我們要給予孩子自我成長的自信,讓他們多多收獲滿足感,這樣才有利于他們的下一次成長。所以,建議家長在平時生活當中,多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多鼓勵孩子,樹立自信。
3、培養孩子的人生觀
價值觀的正確與否,首先是看世界觀與人生觀是否正確且有意義。有了正確的人生觀,他就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規劃有序的人生道路。以一個良好的態度對待學習就是自然而然地了。所以,家長在注重成績這個結果的同時,更要看到學習過程中人生觀的培養是否沿著正確的軌跡。
針對青春期厭學的孩子,家長要掌握好合適的方法,積極理性的應對,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孩子早日改變厭學心態。
1、家長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給孩子做最好的示范。
在生活中。家長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平時要嚴格要求自己,而不是整天要求孩子這要做好那要做好,家長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怎么會對你心悅誠服呢?孩子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就來源于家庭教育,所以想要孩子學好,首先父母自身要做好。如果我們能做到始終如一地嚴于律己,就會給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2、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圍。
父母之間不要吵架,幸福的家庭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表現出情緒穩定,情感豐富、細膩、性格開朗、團結友愛,有自信心等特征。所以父母在人格上要平等對待孩子,不要把成人意見強加在孩子身上,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孩子的獨立個性,對孩子的正當行為寄語肯定和鼓勵,不良行為予以制止,而不是簡單粗暴。這樣孩子才會視家長為朋友,打開自己的心扉。
3、多陪伴孩子
一個很好的陪伴方式就是一起學習,很多家長覺得自己一天到晚上班就已經精疲力盡了,哪兒還有精力陪伴孩子,其實現在的孩子讀書也很累的,當你強迫自己坐在孩子旁邊讀一本枯燥的書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孩子上了一天課,還要寫作業到底是什么感受。
如果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在旁邊看電視、刷抖音或者玩游戲,孩子是絕對會受到巨大的干擾,所以一起學習是最佳的一個方式,如果做不到那么父母一定要保持安靜,在孩子勞累的時候送上一些水果,還有水果,或者孩子喜歡的零食,這些細節會讓孩體會到父母的對自己的關心。
4、與老師及時溝通
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除了跟孩子了解之外,跟老師的溝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現實中,有的家長很少和孩子老師溝通,以至于孩子在學校干了什么都不知道。作為家長,應該及時向老師反映孩子的情況,這樣老師好對孩子的薄弱點進行攻克,幫助孩子重拾信心和成就感,孩子也會更喜歡學校的學習生活,這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對于孩子的厭學,家長要學會分析和觀察,去弄清楚孩子屬于那種程度,從而找到合理的方法去對癥下藥。
1、輕度厭學
當孩子剛有厭學的情緒時,會表現為不喜歡學習,抵觸學習,不主動進行自我成長與教育。主要表現:課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的參與到課堂上來;課下不能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于是敷衍了事或者草草應付,但是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還是會做作業,心里也會重視“完成”這一結果。
2、中度厭學
如果說輕度厭學還是只是情緒上的厭倦怠惰,此時家長不加以引導,就會發展為行為上的厭倦和懶散。主要表現為上課不聽講甚至曠課;此外,人際關系也會出現問題,孩子不再尊重師長,愛戴同學,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頂撞老師的情況。
3、高度厭學
隨著厭學情緒的日積月累,且家長學校都沒有進行有效的干預,孩子就會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他們會產生自卑心理,然后對學習充滿了畏懼情緒,甚至發展為抵抗學校、老師及同學,這種情況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引起孩子退學。
對于厭學的孩子,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不盡相同,家長要保持理性和耐心,積極引導孩子的行為。以上就是關于青春期男孩厭學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