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1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的行為總是怪怪的,怪到父母難以理解,這讓父母會懷疑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接下來就談談兒童行為異常是啥病。
當兒童出現異常行為時,很有可能是多動癥,多動癥并不是單純指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其涵蓋范圍也會比較廣泛。
1、可能是多動癥,多動癥是指孩子活動過多、不分場合地多動不安,常有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還可有感知覺的障礙,智能正常,也無其他明顯精神異常。
2、其癥狀可概括為以下七類:行為異常,注意力集中障礙,情緒障礙,感知覺及認識障礙,學習障,先天性缺陷。
想要了解孩子行為異常怎么矯正,就應該先了解孩子行為異常背后的原因,然后再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來矯正孩子。
1、兒童行為障礙是指兒童在行為上失去常態,表現異常,以至困擾他人或自己,從而在社會、家庭、生活中適應困難,妨害身心發展,帶來有害的行為結果。
2、矯正方法,正性強化法,負性強化法,懲罰法,消退法,模仿法,循序漸進地矯正孩子的問題行為。
當兒童出現行為異常時,站在母親的角度來說,孩子是不懂事且行為是錯誤的行為。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接下來談談原因。
1、孩子的首要目的是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歸屬感是指個體想要隸屬于某個群體,與群體產生內在聯系而產生歸屬的感覺。個體是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恐懼孤獨和寂寞,為了擺脫這樣的孤獨感,我們有歸屬的需求,足夠的歸屬感會帶來內心的安全感。價值感是對于自我產生的一種積極評價的情感體驗,當你擁有足夠價值感的時候,才能客觀的去判斷自己。
對于孩子來說行為的首要目的就是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而這個需求給予的第一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當這個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錯誤的行為目的,進而會產生錯誤的不良行為。
2、什么是不良行為
所謂的不良行為是不符合個人的評判,缺乏意識和技能的行為,也是缺乏思考用原始腦支配的行為。在家長看來,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是不符合自己評判的,是一種不良的行為。
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們的行為并沒有什么對錯,只是做出了與自己年齡相稱的行為,但是這種與他們年齡相稱的行為卻當作了不良行為。
3、為什么會產生不良的行為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通常都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喪失信心的表現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匱乏,為此想要滿足內心的需求,孩子就會產生錯誤的行事目的,進而會產生所謂的不良行為。
大多數家長不會意識到孩子存在這樣一個錯誤的目的,因此會給孩子貼上“不良行為”的標簽,對于孩子進行過度的懲罰,造成孩子的需求變得更加匱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4、四種錯誤的觀念和目的
一是尋求關注:孩子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和陪伴,錯誤的認為只有你時刻關注我的行為,我才會感覺到自己屬于這個生活的地方,自己才有歸屬感。
二是報復:在需求極度匱乏的時候,孩子們潛意識里會產生錯誤的行事目的,當父母沒有給予足夠關愛的時候,就會產生反轉和錯誤的思想,認為自己既然獲得不到歸屬感,但我的行為至少可以給你們帶來痛苦。
三是尋求權力:當父母不能命令我和發號施令的時候,甚至是只有我說了算的時候,自己才具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四是自暴自棄:當孩子嚴重缺乏價值的時候,可能會在潛意識里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并以此判斷去繼續行事,當他們渴望獲得的關愛不被滿足的時候,就會選擇放棄。
總之,孩子出現異常行為,有可能是想博得家長的關注和陪伴,或者確實在某些方面有病理性障礙,家長應該采取正確的方式應對。以上就是兒童行為異常是啥病的所有內容,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