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01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關于小孩喜歡偷東西怎么教育這個問題,這讓很多家長一籌莫展,家長也不是不給錢,也愿意給孩子買想要的東西,可小孩還是會不經過自己的同意就拿錢,接下來具體聊聊這個話題。
當發現小孩喜歡偷東西,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重要,除了向孩子說明這樣的方式是不對的外,還要給孩子機會賺錢,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才能換取報酬。
1、反省自己
當孩子的行為發生反復,父母就需要提高警惕。既然反復說明父母之前并沒有找準真正的原因,或者解決問題的方式不當,有可能只起到了短期效果。所以過了警告期,孩子們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反復的情況。
2、正確定位孩子的問題
孩子偷東西也好、撒謊也罷,其實背后都會有原因。對于偷東西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喜歡、想要占有、父母限制太多、還有就是通過這種行為來尋找滿足感、安全感等等。而對于撒謊來說,孩子們更多的可能是不想承擔責任,想要逃避問題,不敢面對家長等等。
當父母發現孩子身上有類似“偷東西”、“撒謊”的行為,不應該過于焦慮,尤其是孩子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一定要結合孩子的年齡段冷靜的分析究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去對應的尋找具體的辦法。
3、尋找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父母經過自省和問題定位后,想必父母已經比較清晰的知道孩子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時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的問題有時候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尤其是對于那些屢次犯錯的孩子來說,父母應該從自身出發,先改變自己,再去改變孩子。另外,如果孩子周圍有很多不良因素,比如不好的小伙伴或者是不健康的學習環境,父母也要及時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以免孩子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
有的孩子偷錢是為了充游戲,這樣的偷錢目的讓家長更是生氣,有的家長會打罵孩子,強制管教孩子,實際上家長應該去理解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樹立是非觀念。接下來談談孩子偷錢充游戲家長怎么教育。
1、父母可以在不揭穿孩子的情況下,當著孩子的面責罰小偷行為,并且對這樣的行為表示憤慨和鄙視。大多數孩子會從中得到教育并從此改正。
2、寫封信工留個條給孩子。強調“相信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這種做法不少人應用后覺得很有效。
3、屢教不改的孩子要揭穿,要嚴勵責罰,并要作出保證。
孩子的第一次說謊和第一次偷東西就發現并正確處理十分重要。
當孩子有了“偷錢”的舉動,要分清楚孩子的年齡和目的,切勿隨意給孩子貼標簽。如果孩子比較年幼,沒有那么多是非觀,可以耐心告訴孩子錢是有歸屬性的,不能不經過別人同意就拿別人的。接下來談談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是因為什么引起的。
1、是父母或家庭的影響
父親或母親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謊話,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媽媽不想應酬,吩咐孩子“要是劉阿姨打來電話,就說我不在家。”有時母親會對孩子說:“這件事別讓你爸爸知道,不然明天我不帶你出去玩。”這些事,父母不在意,但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久于久之就學會了。
2、因說謊而得益
用說謊來擺脫困境,進行“自我保護”。不愿做家務就說自己有好多作業;害怕考試就說自己頭痛、肚子痛等。有時說了一個謊,就過一道關,因得了好處以后,孩子就總是用來對付別人。
3、說實話受處罰
孩子幼小,做錯事都是難免的。考試砸了鍋,父母不問青青紅皂白一頓、責罵,但如果“謊報軍情“反而風平浪盡,孩子心中暗喜,以后如法炮制。作為孩子,他們道德觀念不強,只要能解決問題,他們就拿來用,還有其它因素,家長可以據此反思。
幼小的孩子,有時說謊另有原因。心理學家研究發現,6歲的孩子中,只有大約18%的人能夠區分真實和想象,而9歲的孩子中有90%能夠理解故事是編的還是真實的,在11-12歲時開始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孩子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理解“謊言”和“誠實”是怎么回事。所以家長要有點心理學知識。
總之家長在面對孩子偷東西這件事情上,不要覺得孩子小就沒事,也不要覺得這是很嚴重的事,而是要認識到如果放任偷東西的習慣,孩子會形成對金錢的錯誤認知。以上即是小孩喜歡偷東西怎么教育的內容,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