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1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家長總覺得跟自己的孩子沒有什么共同的話題,甚至交流起來只有幾句話,自己也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實際上,這是長久的相處模式造成的,孩子也想跟家長推心置腹,但是說了也等不到認同,還不如不說。下面就怎么跟孩子溝通技巧來聊聊。
在與孩子溝通的問題上,家長也需要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善于去捕捉孩子的心理,不要總是高高在上,而是要真誠地和孩子做朋友。
1、首先,父母要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塑造易于親近的、美好的優良形象。可以跟孩子做好朋友,多交流,而不是表現出高高在上、難以溝通的樣子。
2、其次,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盡早發現并開導孩子的不良心理癥結。既要樂于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適時否決孩子的不合理的野蠻要求,但也不要過于嚴詞厲色,盡量用溫和的態度說明為什么拒絕。
3、第三,父母也需要尊重小朋友,相信他們能做好,給他們自信,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這樣的親子關系,可以讓孩子變得有責任感。
4、第四,營造和諧的家庭關系。溫暖美滿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生成樂觀的生活態度,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游刃有余地解決人際交往問題。
很多家長對于生理知識很避諱,覺得羞于啟齒,不知道怎么去教導孩子,實際上只要掌握一定的溝通和技巧,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益的,下面具體聊聊怎么跟孩子溝通生理上的問題。
1、0~3歲
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了解性別的不同
對0-3歲的孩子,爸爸媽媽要先幫助孩子進行性別認知以及初步形成自我意識:可以讓孩子讀一些好的性教育繪本,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識:身體是屬于自己的,任何成人在沒有正當理由時(如父母幫孩子洗澡、醫生給孩子檢查身體),去觀察和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都是不被允許的。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雖然不會全部理解書中的內容,但是仍然會喜歡看這些繪本,當孩子長大,聽到其他人說起相關的信息的時候,會覺得——“我已經都知道了。”即使當時不能完全理解爸爸媽媽的意思,但保護自己安全的種子播下,良好的意識會慢慢形成。
2、3~6歲
更科學地認識性別的不同
泳衣/內衣遮蓋的部分都是隱私部位,誰都不可以碰
出生教育,回答被問到的問題
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會發生對性器官感興趣的現象,一些孩子3-4歲就開始了自我身體探索過程,有些孩子會手淫,有些孩子會想看爸爸媽媽的身體。當孩子的好奇心膨脹,父母越壓制,孩子就越會從不正當的門路自己去解決疑惑。
在美國,學校和家長會告訴孩子自己身上哪些是需要保護的隱私部位(Private Parts),不可給他人看,也不可給他人觸碰自己的隱私部位;同樣孩子也不可觸碰他人的隱私部位。
3、6歲/入學以后~18歲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好的性教育能夠幫助他們了解身體的各個部位如何運作,什么正常什么不正常,小寶寶是怎么來的,最重要的是對想占自己便宜的大孩子或者成年人說“不”的信心。
隨著孩子入學,逐漸長大,同伴的力量,媒體的渲染、社會大環境等等不可抗拒的影響越來越深,來自爸爸媽媽的好的性教育,方向也會發生變化:是為了能讓孩子和家長可以進行有效的,不帶有批判性的,能夠進行下去的溝通和交流——這點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是這樣說的:“對于6~18歲的孩子,他們在一個周末從電視和電影里看到的露骨的性交往,比他們的祖輩一輩子所能想象到的還要多。他們需要與成年人坦率地交談自己看到的東西。”
這種溝通需要是雙向的,爸爸媽媽們要問孩子有什么感受,不要一味地說教和評判,然后重要的一點是,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孩子是因為覺得跟家長有代溝,覺得家長不是同齡人,理解不了他們的想法,下面具體聊聊孩子為什么不愿意溝通。
1、家長的說話方式以及抱怨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部分家長都在孩子的面前抱怨過。比如:“你怎么那么沒良心,養你這么大,什么都不愿意給我說,我是會坑你嗎?”當家長在責備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溝通時,有沒有想過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有自己的認知,家長在跟孩子交流時往往會忽略這一點,舉個例子吧,就像一件衣服,孩子覺得好看應該排在第一位,但是家長認為質量好才是真理。其實,這兩點都是沒有錯的,只是雙方對衣服的認知角度不同罷了,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買既好看有質量好的衣服。
建議家長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長可以通過帶孩子出去游玩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游玩的過程中,孩子會放下心中的防備,愿意跟家長吐露心聲,所以游玩是家長了解孩子內心的一個好方法。
2、家長的無視
我曾經在某個網頁上面看到,說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是因為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說的話不重要。其實,仔細想一想確實是這樣的,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跟家長說一些事情或者是意見的時候,往往都會被家長忽視或者是否定。
所以時間一長,孩子就不愿意在跟家長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意見了。建議家長學會尊重孩子,對于孩子給予的一些意見,雖然不需要全部采納,但是還是需要給他一定的肯定,這樣他才愿意跟家長溝通交流。
3、家長忽略了情感交流
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很多家長都會給予孩子大量的物質上的滿足,從不跟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覺得家長就只會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根本不懂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就會不愿意跟家長進行溝通。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情感需求比物質需求要重要的多,所以家長一定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畢竟他的成長是很快的,如果一旦錯過,很難在有機會彌補,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忽略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總之,家長和孩子血濃于水,只要家長與孩子好好溝通,親子關系一定會越來越融洽的。以上就是怎么跟孩子溝通技巧,相信在父母的認可下,孩子也會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