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1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渴望與父母交流的,但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常常得不到支持和理解,家長也不懂得認可孩子,就會讓孩子不再愿意和家長溝通,下面具體談談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實際上,孩子只有在輕松的氛圍下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很豐富的,就看父母怎么與孩子溝通了。
1、讓孩子換位思考
對孩子來說,學會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都是源于不會換位思考造成的。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什么感受。
只有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與他人良性互動。親子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會減少,親子關系得到改善。
2、接納孩子的感受
你是否聽說過: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冷”。是的,這位“媽媽”很愛她的孩子,但是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地控制和否定時,他們會舒服嗎?
在與孩子溝通,尤其是提意見時,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家長理解他們,他們才會更愿意聽。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妨嘗試站著孩子的角度,領悟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感受。這樣,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3、放眼未來
讓孩子知道什么是不正確的社交行為后,還得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社交技能。可以讓他們思考,下次遇到同樣場景時,該怎么做。
當然,在杜絕的措施上,很考驗家長智慧。這個過程急不得,也不提倡暴力手段。
總之,作為群體性生物的人類,終究離不開人際交往。而為人父母,我們要努力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向導,在潤物細無聲中,助力他們武裝心智,一路前行。
父母和孩子溝通當中沒有耐心聽孩子的真實想法。父母對于孩子的一些意見,總認為很荒謬,是狡辯、找借口,許多事情父母根本不征求孩子的意見,也從來不愿聽孩子的解釋,導致孩子不愿與父母交流。
和孩子溝通的第一要務是真誠。只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真誠之心,覺得父母不會嘲笑自己的想法,也會替自己保守秘密,孩子才會愿意全盤托付。以下來談談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心得體會。
1、培養興趣,鼓勵孩子參加他們感興趣的活動。
擁有興趣愛好的人,人生的舞臺也會更廣闊。孩子在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之余,還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比如,喜歡樂器的孩子,有機會參加一些演出,可以豐富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的人生閱歷。喜歡體育的孩子,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項目,成績突出的同學,還可以參加更高級別的比賽,可以有很強的榮譽感。既能鍛煉孩子跟別人溝通的能力,還能讓孩子更大的世界。
內心豐盈的孩子,擁有人生目標和樂趣的孩子,只會想著,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面對未來的不安和煩惱,也會減少。
2、鼓勵孩子獨立思考。
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在面對人生中的問題時,也會主動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不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而是積極面對。
在《銀河補習班》中,馬飛的爸爸一直在鼓勵他,面對困難的時候,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在一次遇到暴雨時,成功通過身邊的材料,用門板當船,脫離危險!成為宇航員以后,同樣,用智慧解決了航天飛船上出現的故障,為國家增光!
3、引導孩子有責任感、有價值感。
孩子內心不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事情,才會覺得無事可做,才會覺得除了學習,其他事情與自己無關。只有找到人生的價值,孩子才會找到發展的方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個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為社會的發展需要所做出的貢獻,簡單地說就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幫助孩子找到價值感,他才會真正懂得,自己的存在對于別人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學習好,就鼓勵他幫助同學講解,如果孩子體育成績好,就鼓勵他幫助同學提高體育方面的水平,如果組織能力強,就引導孩子成為班級干部,為同學服務,讓大家都能輕松完成學習任務。
在家里,可以培養孩子從小做家務,千萬別做交換的方式,那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我做了事情,家長必須給報酬,而是,在孩子完成家務以后,鼓勵他做得好,讓媽媽內心很溫暖,覺得有他這樣的孩子非常幸福。這種情感上的鼓勵,更能激發孩子繼續做家務。
絕大多數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與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原因在于父母總是打壓自己,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與其吐露心聲,還不如隱藏自己自我保護。
1、理由1: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爸爸媽媽都在想些什么,為什么他們就是不明白我到底需要什么,為什么他們就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我?我為什么要順著他們規劃好的路線走下去?
我不是一個傀儡,我也有自己的思想,我也要自己思考,我也會生氣。
2、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
爸爸媽媽似乎對于我的事情不以為然,好像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工作,只關心自己的事情,我們的事情在他們眼里都不值得一提。
所以我的煩惱,我的顧慮也沒必要跟他們說,說了他們也不會重視我,安慰我,反而會責罵我,嘲笑我。
3、理由3: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
為什么有些事情連爸爸媽媽自己都做不到,卻總是要求我一定要做到,我們看到父母犯的錯,給他們指出來,還會被誤解為頂嘴,他們總會吼叫著教訓我們,覺得這就是在教育我們。在他們眼里,好孩子似乎就是要什么都聽父母的。
4、理由4:沒耐心聽我的真實想法
我根本沒法跟爸爸媽媽溝通,他們就像聽不懂我的話一樣,對于我的意見熟視無睹,總覺得我還小,說出來的話很荒謬,都是借口,都是無理取鬧,他們還喜歡獨斷專權,很多時候不征求我的意見,也從來不聽我的解釋。
5、理由5:跟我“聊天”,話題只有“學習”
爸爸媽媽除了給我買衣服穿,買吃的之外,話題永遠都是學習,沒完沒了的問我最近學習咋樣,這讓我很煩躁。覺得跟他們沒法溝通,話不投機。
在家里爸爸媽媽跟我說話,永遠開口閉口都是把學習搞好,成績再高一點,寫完作業沒,考重點學校……
6、理由6: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心貼心的交流
每次我鼓起勇氣想跟爸爸媽媽說一說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可是他們聽完總是會啰里啰嗦一大堆道理,擺出大人的姿態,居高臨下的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我。
除非我贊同了他們的觀點,才會不再說下去,否則會一直說的不停,直到我不得不接受為止。其實,我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是真實的表達自己。
7、理由7:用發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靜氣的教育
那天剛開完家長會,爸爸回家劈頭蓋臉狠狠地批評了我。其實,我每次考得不理想,或者在學校里犯了錯誤,我都已經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對了,如果爸爸媽媽可以心平氣和的跟我溝通,我一定會改的,誰會不想自己變得很優秀呢?
8、理由:8:最后,如果我做了父母……
等我長大了做了家長,我一定不會每天都黑著一張臉對我的孩子,我會跟孩子做好朋友,跟他聊天,跟他溝通,讓他可以自由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委屈,做一個理解孩子的,可以平等溝通的父母。
總之,對于孩子,除了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也還要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看見孩子的想法,陪伴孩子成長,以上就是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