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10-25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有的家長總是責怪孩子不和自己溝通,其實也應該學會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的管理方式出現了問題,下面就具體談談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有的父母在和孩子聊天時,無論什么事情都能扯到學習上去,孩子的學習壓力本來就很大了,還要面臨父母的說教,所以孩子會感覺很煩。
1、跟孩子溝通,不要疑心太重
家長們的一個通病,就是對孩子的生活疑心太重。比如說,當孩子跟家長說:“今天我同桌教我玩了一個游戲……”家長就會立刻問:“你同桌是誰?什么游戲?我明天就去找老師,讓她給你換個同桌!這樣怎么能學習?”
再比如說,孩子跟家長說:“我今天跟xx一起回家的!”當這個xx是一位異性的時候,家長就會立刻警惕起來:“你們倆是什么關系?為什么要一起回家?你現在可不能早戀!”
這樣的反應,對孩子來說是很不愉快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只要跟家長分享生活當中的日常,家長就會生氣,還會限制他交朋友的自由。那么時間一長,孩子自然會變得不愿意跟家長交流,什么事都不想說。
所以說,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們一定不要疑心太重,這樣會讓孩子很反感,從而養成了什么事都憋在心里的壞習慣。
2、跟孩子溝通,要隨時夸獎他們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像一個小話嘮,什么事情都喜歡跟家長說。而大部分的家長,會失去耐心,感到不耐煩:“這種事我能不知道嗎!你有時間閑聊,不如去學習!”家長這樣的做法,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傷到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不敢再跟家長溝通。
真正聰明的家長,不管孩子說什么事情,他們都能找到機會,夸獎一下孩子。比如說,當孩子說:“今天上課的時候,同桌沒帶課本,我們倆看了一本書!”家長就會說:“你好厲害啊,都學會樂于助人了,我們也要向你學習才行!”
在這樣的夸獎下,孩子會更加愿意跟家長溝通,因為在溝通的過程當中,他們能夠被認可,得到家長的夸獎。
3、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敞開心扉
溝通向來都是雙方的事情,家長不能只讓孩子一直說,家長也要主動跟孩子說。不管是日常生活當中的事情,還是工作當中的事情,家長都可以放心地告訴孩子,哪怕他們聽不懂,他們也會努力地去理解。
當家長跟孩子長期進行這種雙向溝通時,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善良,喜歡跟別人分享,也愿意在大家的面前表現自己。因此,家長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雙向溝通,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在被審問。
想要與進行更好的溝通,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平等地對待孩子,感同身受孩子的想法,不要把自己望子成龍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1、尊重自己的孩子
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是人的私有財產。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去試著尊重他們。多支持他們的一些想法,不要只是一味地否定。
要知道孩子會犯錯,不管是犯錯還是平時都要懂得去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
2、和孩子平時多聊天
平時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有溝通的習慣,多一些聊天的機會。既然是聊天,父母就要為他們創設溫馨的氛圍。語言平和,態度溫柔。
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強硬的灌輸給孩子,而是要讓孩子多說一些,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想法會有很多。而且這個過程也能讓你和孩子建立連接,彼此了解。對促進親子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3、多陪伴自己的孩子
除了要聊天,還要會跟孩子玩。一個會跟孩子玩的父母,是最受歡迎的。陪孩子玩是父母都要參與的,特別是爸爸,爸爸參與得多了,孩子會變得更聰明。
而且也能學會堅韌。每周有固定的親子游戲時間,家庭外出游戲的時間等。親子關系融洽,孩子也會信任父母。
4、注意犯錯問題的處理
孩子若是犯了錯誤,父母要注意這個問題的處理。不要讓自己的錯誤的方式,影響了自己和孩子的關系。
5、先詢問再處理
如果是因為自己的失言,造成了孩子的錯誤,父母就要真誠地道歉。如果是孩子自己本身的錯誤,也要先說明白,然后對于一些觸犯底線的錯誤去懲罰。
孩子為什么拒絕和家長溝通,這是因為有的父母喜歡把孩子的事情說給親戚朋友聽,這讓孩子感覺很丟面子。自尊心受到傷害,不要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什么都懂,接下來詳細談談孩子為什么拒絕和家長溝通。
1、父母沒有做好一個"傾聽者"
生活工作繁忙,很少有家長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取跟孩子有深層次的交談,多數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也不會說出多么嚴重的問題來,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很敷衍,孩子感受不到自己有一個傾聽者,自然也會減少甚至不去跟家長交流。
2、家長對孩子感受的忽視
在一些細碎的小事上面孩子可能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但是家長沒有接收到孩子傳遞而來的信息,并且很多家長會很主觀地給孩子安排好一系列的特長培訓沒有事先詢問孩子的意見,舉例來說,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家長讓孩子去參加需要靜心的書法培訓,喜歡跟人交往的孩子被家長禁止去參加朋友間的聚會,對孩子感受的忽視會讓孩子對家長感到失望,進而不愿與家長訴說心事。
3、在父母身上找不到安全感
隨意評價孩子的朋友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一個毛病,當孩子帶自己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因為孩子朋友的一些表現家長就對孩子的朋友指指點點的評價,嚴重的甚至干涉孩子的交友,這樣其實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家對于孩子的歸屬感安全感也會隨之減退,之后孩子會害怕帶自己的朋友接觸父母。
孩子的年齡雖然在增長,但是跟家長的交流卻越來越少,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與人訴說自己的內心的脆弱以及遭遇的困擾,這樣的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隱表達"。
所以說,作為父母的,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才能夠讓親子關系變得融洽,家庭氛圍更加和諧。以上就是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