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05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為什么自己含辛茹苦,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就算了還整天不聽父母話,到處惹是生非呢?實際上,家長只要用對方法,孩子依然好是孩子。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兒子不聽父母話怎么辦。
很多時候,兒子不聽話是有原因的,孩子心里面不滿意,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對父母說不,來表達自己的反抗。
1、孩子長大了之后會逐漸有更多的思考,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家長應該要懂得尊重孩子,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去要求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與自己越離越遠,只有在家長和孩子相互尊重的情況下,孩子才愿意與家長進行更深一步的交流,同時有利于親子間的關系變得更親密。
2、家長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多和孩子交流,傾聽孩子心底的想法,試著換位思考,不要太過決斷,不要逼迫孩子去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更不要以命令的口吻和他溝通,也不要對孩子使用說教式,遇到事情一定要和孩子商量,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和孩子就某些問題進行溝通。
3、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一些耐心,急性子的千萬不可的,尤其不要與孩子硬碰硬,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可以嘗試著多聽聽孩子的想法,這樣能更加接近孩子,理解孩子,另外家長還可以多與老師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一起幫助孩子走出叛逆期的困境。
有時候,家長因為孩子的幾次不聽話就會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簽,這會讓孩子覺得無所謂,反正自己已經是壞孩子了,壞孩子不聽話不是很正常嗎?下面具體說說兒子不聽父母話是什么原因。
1、父母強勢給孩子做主
有的父母很強勢,輸出全靠吼,孩子在這樣的父母面前一般都是瑟瑟發抖的,小時候是極其聽話,但是大了就叛逆了。當自己的孩子的成績比別人差時,強勢的父母是這樣吼自己孩子的:“你為什么考不好,別人都考100分,你為什么只考99分?明白開始你給我去上補習班,不去都要去。”而且絲毫不給孩子解釋和說話的機會!
孩子本來在外面學習好好的,經父母這么一頓罵一頓否定,還要給她做主報了多余的補習班,孩子的自尊哪兒去了?
父母全給孩子做主了,孩子怎么可能自信,孩子不自信就會否定自己,依賴父母的同時也否定父母,認為父母就是傷害自己的罪魁禍首,她怎么可能聽父母的話,小時候是因為害怕父母打罵才委屈聽從,到了青春期就開始叛逆了父母再怎么說也沒有用了!
2、父母不聽取孩子的任何想法和意見
“大人說話小孩子插什么嘴?滾一邊去!”你身邊有沒有家長這樣吼孩子的?大人說話孩子不能插嘴?孩子要是不插嘴,那孩子就永遠也不會怎么和長輩交流了!
我們都知道,調皮聰明的孩子是很擅長在大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的,如果家長硬是覺得孩子太小不配和他們提想法和意見,那這個家長就大錯特錯了,這樣做會抹殺孩子的自信和調皮的天性。孩子若是以后再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了甚至了沒有了自己的主見那就糟糕了,很多家長都喜歡言聽計從的孩子,但太乖的孩子長大后一般都會很叛逆,因為他們在童年時不能釋放孩子調皮搗蛋的天性,長大后就會變得叛逆起來,不會再聽家長的話,她們認為是聽從家長的話令她們糟糕透了,甚至不會去信任別人!
孩子就應該是調皮搗蛋的,她們有什么想法就應該讓她們盡情地表達,因為這樣的孩子特聰明,如果你越壓制自己的孩子,越讓孩子唯唯諾諾,孩子青春期后一定會叛逆。
3、父母不會與孩子溝通交流
你會和你的孩子溝通交流嗎?很多父母認為以吼和命令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是和孩子在溝通在交流,不,這根本就不是和孩子溝通交流,而是上級領導在教訓下級,你跟你的孩子處得跟上下級一樣,孩子對你只有害怕,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聽你的呀!
溝通交流必須是平等的,就像朋友之間一樣,如果你能和你的孩子處得像朋友一樣,孩子不但會聽你的話,說不定你的孩子還會把你當成偶像一樣崇拜。家長要學會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惡制人,因為你管教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壞蛋。
父母連和孩子溝通交流都不會,孩子長大后也不會和他人進行良性的溝通,甚至孩子和他人溝通會有障礙。
4、父母控制欲太強
控制欲強的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孩子是我的,她必須什么都聽我的,我叫她向東她絕對不能向西。”
控制欲強的父母就喜歡直接對孩子下命令過指示,比你去做什么什么、你不能做什么什么、你做什么都要跟我報告……在這樣的父母的控制下的孩子是沒有主見的,但也不見得孩子能有多聽父母的話,一般都是不情不愿的服從父母的命令。
控制欲強的父母就是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愿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們認為孩子是幼稚的,什么都不會的,容易犯錯的,隨時需要他們管著的。在這樣控制型的父母的管教下,孩子要么變成老實巴交不善言辭的小綿羊,要么孩子的逆反心理被激發,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很容易惡化。
5、父母的家長權威感太強
哪種父母需要家長的權威去震懾自己的孩子?不會教育的父母和太愛面子的父母都是家長權威感強的父母,他們教育孩子和孩子相處的方式更像是君主和臣子。這樣的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擺家長的架子,他們以為這樣孩子就會敬畏自己,其實他們錯了,孩子只是從內心對他們感到懼怕之外根本對他們沒有任何敬重的意思。
很多父母認為只要在孩子面前擺起家長的架子孩子就會心甘情愿的聽從自己,實際上他們又錯了,孩子聽從他們只是內心感到懼怕無法反抗絕不是心甘情愿的聽從,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再看看這些父母的家長權威還有用嗎?
當家長面對孩子不聽話時,家長不能總是責怪孩子,而是應該學會自我反省,思考自己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或者這樣的處理方式孩子接不接受。
1、溫柔的語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溫柔對待,更何況誰也不喜歡被其他人天天喝來喝去,更不喜歡被人指著教訓,不管對方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其他人,每個人都想要別人對自己溫柔以待,以獲得更多的關注。
孩子是敏感的代言,他們對于每個人對自己的態度感受最深,如果父母以一種很溫柔的語氣對待自己,孩子們內心會很溫暖并且自己也會更愿意的聽從家長的一些安排或者商量,但是如果換一種嚴厲的語氣,我想沒有人愿意去配合,反而容易滋生一種叛逆感。
溫柔的語氣讓孩子如沐春日,更愿意與家長配合,也更愿意去做一些對自己很好地事情,更愿意去接受一些對自己帶來有利影響的內容。
2、商量的語氣
“你必須……”“你立刻去……”這種命令式的語氣,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喜歡,不要說成年人不喜歡,孩子們肯定也不喜歡,誰也不愿意被別人限制自己的自由,并且一切有別人做主,這種喪失掉自己行為的語氣,肯定不會得到喜歡和接受。
爸爸媽媽不妨換一種商量的語氣,比如我們可不可以先做作業后看電視,這樣是為了你有更多的時候看電視或者玩耍,比如說你感覺我們先去換衣服洗漱比較好,還是先玩一會再去做這些準備呢。用商量的語氣,孩子會從中學到與人交往時候的友善,同樣也更加愿意去完成自己的規定和規矩。
3、尊重的語氣
孩子是一個小個體,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有些不屑,特別是在父母的眼里,孩子長得再大都是一個孩子,好像一直都需要自己的呵護,需要自己的各種操持,事實上呢,并不需要這些,孩子在長大,他們需要獲得家長的尊重,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小屁孩”。
父母拿出一種尊重的語氣對待孩子,孩子會知道,不管是對誰,大家都是一種平等關系,但同樣也要有一種尊重的態度,方便的是互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好的促進兩者之間的關系升級和迭代,如果蠻橫、不講理,沒有人愿意與這樣的人接觸,就會失去很多的珍貴朋友和機會。
4、鼓勵的語氣
孩子年幼,他們希望自己做事都要得到別人的認可,特別是得到家長的一些鼓勵。如果家長一味地挑剔孩子的各種不足,看到孩子的各種弱點,卻忽視掉孩子的優點,孩子就會很自卑很懦弱,小心翼翼,很害怕得到的是批評。
家長不妨在日常中,不管孩子做的事情大小,根據孩子的年齡,給出孩子一些建設性建議,給出孩子一些鼓勵的語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這種從小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未來生活中,也可以帶給他們更多的能力,讓他們更有勇氣面對著變化的未來。
5、信任的語氣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紐帶,可以串聯起更多的人,更真摯的人。孩子日常做事,會毛躁,會不顧后果,這些都是受到他們自身發育特點影響,不能夠如成年人一樣思慮縝密,就會因為這種不計后果造成一些家庭困擾。
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孩子的一次這種事情,就給孩子貼上一個標簽,讓孩子永無翻身的可能,孩子只要做什么,家長就開始用各種不信任來看待孩子,這會讓孩子很難堪,即使自己做得好,如果父母都用一種不信任的態度看待自己,用一種不信任的語氣懷疑自己,這會讓孩子以后反而不愿意做了,因為做不做都不會被信任,還不如不做。
總之,家長對于孩子不聽話,不要著急打罵,而是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包容,應該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管教孩子。以上就是兒子不聽父母話怎么辦的相關話題,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