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05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家長在孩子長大一點時,孩子再也不是那個溫順的小可愛,而是很反叛,家長怎么說教和管理都沒用,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反叛的小孩怎么教。
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系是永遠也不會變的,當孩子處于反叛期時,家長應該多一點溝通,多一點耐性,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是愛他的,但是不會縱容他的行為。
1、尊重叛逆的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2、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3、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孩子叛逆,孩子肯定有錯,但家長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缺乏陪伴,導致和孩子比較疏遠。下面詳細談談叛逆真的是孩子的錯嗎。
1、叛逆的本質是無助
越叛逆的孩子,其實越無助。他表現出來的種種叛逆,不過是在向父母家長呼救:看看我,幫幫我!叛逆,不過是孩子與家長溝通無效所誕生的產物,亦是孩子最無助時發出的變相求教,試圖引起父母關注。
2、叛逆的背后是愛的匱乏。
愛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所有頑固的壞習慣和叛逆行為背后,都是愛匱乏的痛苦吶喊。如果每個父母家長都能聽到叛逆背后的吶喊,就不會簡單的跟孩子對立,堵死溝通的情感渠道了。
3、叛逆是權力斗爭的產物
孩子的“逆”,往往源于家長的“叛”。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地來源于父母家長過多的管束和壓制。叛逆,不過是孩子與父母家長間權力斗爭的一場較量。
4、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孩子種種的不聽話、叛逆,其實都是對父母家長不恰當的教育和錯誤溝通的反饋。孩子叛逆,往往意味著整個家庭都需要改變了,而不止是孩子。
看見——是改變的開始。
理解——是打開孩子內心的通道。
賦權——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孩子反叛的理由并不復雜,孩子從心里并不認同父母的管教,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該有自己的想法了,下面詳細說說小孩為什么反叛。
1、期望不切實際
現在的家長不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太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圖,要他們去做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甚至一事無成,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提出的要求,應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使他們經過努力,都能圓滿完成任務,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2、過于嚴厲損傷孩子自尊心
現在,有些家長還是滿腦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觀念。認為“嚴”就是體罰,很少考慮孩子的自尊心,隨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處,甚至諷刺、挖苦,有時還要對孩子動武。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伙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居高臨下,以勢壓服。
3、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別強,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驚奇,大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的事物,他們都要問問、玩玩、摸摸,有時就難免會闖禍。如果家長不了解他們的好奇心,認為這是胡鬧,不分青紅皂白地呵斥、打罵孩子,就很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4、反復嘮叨引起厭煩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唯恐他們不聽,就反反復復、嘮嘮叨叨不休。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境中,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即使明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他們也不樂意聽。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并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5、缺乏感情溝通
家長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家長。其表現形式有粗暴和沉默兩種。
6、對孩子過分遷就
成人對孩子過分遷就。孩子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使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長想管教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必然出現逆反。
7、家長式的作風
“家長式”,“家長作風”“家規家法”,意味著一言堂,用現在西方人的術語來說,這就是“話語霸權”。實行家庭內部的家長的話語霸權的家庭,只準家長說話,家長的話語具有決斷權威,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和執行,決斷不允許一點兒的反對意見。家庭的其他成員,沒有發言權,于是沉默,最終成了“失語癥”病人。在這樣的家庭中,家庭成員是不平等的,家庭成員之間沒有必要的溝通,斷裂、矛盾在逐步地擴大。
往往是在表面的平靜和一致之中,蘊藏著某種非常可怕的東西。有一天爆發出來,就不可收拾了。而且更可怕的是,在這種家長式的家庭中,其他成員的人格受到傷害。在這種家庭中,其他成員可能被迫言不由衷,甚至說假話。就是家長本人,也決無健全的人格,他也無法享受健康的合理的人生的樂趣。他聽不到他人的真心話,他不能真正感受他人的感情。他的所謂家長的權威,家規家法,其實是虛假的、不可靠的,一文也不值。
許多家庭的不幸正是從這種家長式,家長作風,家規家法開始的。專橫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暢、壓抑,從而就以反抗來回答家長。
8、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
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認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發生障礙,往往卻以逆反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還有常因父母沒有榜樣作用而感到沒有精神支柱而苦惱,也會以逆反情緒作為發泄。
9、缺乏滿足感
由于種種原因父母不能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盡管物質上極大豐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卻感到十分饑渴,時間長了,在缺少雙親愛的情況下就會以逆反和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總之,孩子跟父母對著干,是親子人際關系的新階段,這段時間父母的合理對待和正確引導,會讓孩子有更好地與人相處,也能讓父母在將來孩子長大后少操一點心。以上就是反叛的小孩怎么教的相關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