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06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很多家庭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在家里不怕人,什么事都敢做。但是一到外面,就膽子很小,怕人不敢做事。家長們對此很不理解,也是想不到啥解決方法。那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分析孩子膽小的原因,幫助家長解決這類問題。
大多孩子膽小并非都是天生的,很多時候都是后天因素導致的。家長要對這些因素有所了解,以便可以對癥下藥。
1、保護過度
要想讓孩子變得勇敢,父母就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孩子保護著,感覺這樣也怕,那樣也怕,干這樣也不行,干那樣也不許。家長給予的保護越細致,越是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結果就是一旦離開大人就會無所適從,感到害怕。這樣的孩子怎么能夠獨當一面地去成才發展?
2、見人太少
家庭環境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性格和氣質,如果孩子的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是比較內向安靜的人,那么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會遺傳這一特質。家庭成員比較喜歡宅在家里,導致家庭社交模式相對窄化,接觸到了人也相對較少,孩子也因此在社會特性上更容易遺傳家族的行為模式。
3、限制自由
愛孩子,就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自由。有些家長總想讓孩子呆在家里寫作業,不允許外出游玩、和小伙伴玩耍,長時間不接觸外界事物的孩子性格比較孤僻,膽小,不愛與他人交流。要多與人交往,孩子才會慢慢樹立信心,多探索一下外面的世界,孩子才會變得更有勇氣。
4、受過驚嚇
孩子膽小除了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受到外界的刺激造成的。比如著火、車禍、災難等等,驚恐慌亂的場面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難以抹去.有時候父母說話的語氣過重也會致使孩子受到驚嚇,教育孩子語氣要平和不是沒有道理的。
家長非常不愿意看到孩子膽小,究其原因就是膽小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沒有什么好處,反而是有許多不利之處。
1、交際能力受到影響
孩子在4個月以后,會有怕生的表現,因為其已經可以區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不過當孩子3歲以后,仍然有怕生的表現時,家長需要重視,因為這會影響到孩子的社會交際能力。孩子在社交中無法掌握主動權,常處于被忽視或者是討好的位置。
2、表達能力受到影響
孩子膽小怕生,這就使得孩子缺少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機會,孩子的表達能力會受到限制。孩子對于表達自己,有一種恐懼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孩子語言發展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3、自我認同感受影響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評價是從吸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建立起來的。所以當孩子因為怕生而受到更多的否定后,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使得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受到影響,不能夠正面的評價自己。
在看到孩子膽小的時候,家長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耐心地教育,積極引導孩子改正這個問題,成為陽光開朗的青年。
1、多讓孩子與人接觸。
我們都知道要克服膽小的心理,就要讓孩子多和別人接觸,他們只有和別人接觸了,才會懂得如何和別人接觸,怎樣和別人接觸,在和別人接觸的過程中,他們才會知道如何和別人接觸,才能獲得別人的好感,或者應該怎樣的和別人接觸。
孩子在和別人的接觸過程中,可以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使自己不再膽小,因為會和很多不同的人接觸,他們也就會面對很多不同的人,他們會在以后的生活中知道和怎樣的人溝通,要用怎樣的方式。
孩子只有在和別人溝通的過程中,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使自己變得開朗樂觀起來。
2、多鼓勵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肯定,希望得到家長或者老師的鼓勵,當他和別人溝通出現障礙的時候,孩子膽小,不敢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發揮作用。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大膽地鼓勵孩子,讓孩子多和別人接觸,讓孩子知道和別人溝通是有好處的,我們相信他,我們相信他可以和別人好好溝通,我們也要在他和別人溝通的時候,適當的鼓勵他,告訴他他真的很棒。
其實有些事就是要邁出第一步,然后才能勇敢的往下走下去,邁出了第一步以后就會有很多很多。
3、放手磨煉孩子。
相信我們身邊總會聽到很多這樣的話,你還小,你做不好,就是這之類的話。因為在家長眼里,我們始終都是孩子。所以家長對孩子做的一切都不放心,但是這就是不對的做法。
這樣孩子一直在家長的保護下長大,會覺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會產生一種這樣的心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放手去磨煉孩子。只有我們放手磨煉孩子,對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孩子才會自己相信自己,才會覺得自己可以做好。
4、端正教育態度。
家長不可以,因為孩子做的不好就說教孩子,那樣孩子會覺得他們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會挫傷孩子的信心,也會不愿意和別人溝通。所以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態度,要用合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5、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孩子都喜歡親近自然,我們大人帶小朋友到大自然中去,小朋友會放松自己的心情,心情愉悅了,才會更愿意與人溝通,溝通才可以讓孩子克服膽小的心理。
總之,在面對孩子膽小這個問題時,家長務必重視,并且通過科學的方法加以教育、引導。讓孩子變得落落大方,得到眾人稱贊。以上就是關于孩子膽小的原因的內容,感謝閱讀!